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06期>正文

问君何以成英才,为有阳明驻尚层

作者:⊙黄跃平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19年12月02日

在平和县城,住宅小区百千座,但家在公园里的,仅一处,这就是英才尚层,它在阳明公园里。若说县城公园之美,中山公园像青花瓷,是沧桑古典美;河滨文化公园如邮票,是小巧玲珑美;宝善公园似棋盘,属木讷与鼎沸统一相宜之美;而阳明公园简直就是国画画卷,美不胜收。我带着小孩子在县城遛达,无论出发的线路怎样走,几乎每天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阳明公园!清爽、舒适、灵动、宜居的感觉总是每日一新。

它有澜涛的动感。阳明公园紧挨花山溪,这段溪流建有宽宽的泄洪闸门,蓄积着大量溪水。溢过闸门的流水,在落差作用下,产生强劲的势能,发出轰轰的响声,昼夜不息。这产生了瀑布奇观,水帘溅起的水雾在阳光照耀下,云蒸霞蔚,似霓似虹。闸门下的河道铺底石陂,是白鹭鸶的阵地。湍流经过石陂阻挡,变缓徘徊,形成渊薮,清澈、富氧,鱼儿较多,白鹭鸶在此觅食,似乎很省力。阳明公园在这“瀑布”附近,建有一座叫“观澜台”的廊亭,不愧是好景点,人们喜欢在此歇息。时常有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来这里练唱、练琴,我想他们也许要借用瀑布轰轰的响声掩盖一下错误的音符。其实,我可能想错了,他们是要用高昂的涛声来给高亢的歌喉或激越的琴弦作和声!

更多人来这里,坐着,站着,聊着,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气质,有的是讨生活的寻常人,有的是新时代创业的弄潮儿,望着蓄积的一汪溪水,湍流奔泄的气势,胸膛起伏,心潮澎湃。我相信他们望着巨量溪水,在获取“知”的源流,在捕捉灵感;看着涛澜奔泄,在获取“行”的动力,“知行合一”,调整心情再出发,酝酿创业、兴业的奇思妙想,斟酌筛选,付诸行动,继续奔向波澜壮阔的前程!

它有修竹的禅味。距观澜台不远的公园入口,小路两旁修竹清翠,迎风摇曳。紧接着是棕榈树、木棉树,枝桠与树叶生机勃勃,长成一朵朵冠盖,令人马上联想到三平寺的签诗“层层宝盖接幢幡,绿竹成行在眼前,时人要见观音面,心心便是普陀山”,禅味意境悠然而来。的确,漫 步在这个路段,你会自然而然静下心来,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不由自主地伸开双臂,贪婪地深呼吸,开始肆意享受悠闲的时光。恬静祥和是老年人的专属,你看,温季的时候,他们喜欢在棕榈树下的石子路面,赤脚踱步,三三两两,谈谈笑笑,脚底享受着石子按摩,心头回放着美好人生的历程。寒季的时候,在凉亭外,享受着和煦的阳光,舒缓地比划着健身功法。我感受到他们心境乐观,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一位老年人问我“载孙子逛公园啊”,我笑答“是我二宝”,他接着用本地话打趣——那你像人家讲的“大的去做兵,小的哩吮奶”,引得其他老者开怀大笑。

它有少女的情怀。少女的情怀总是诗,现在县城四个公园能容纳这种诗的,看来也只有阳明公园了。这里遍栽名木,杂花生树,绿草如茵,燕舞莺飞,意境朦胧;这里广场开阔,廊亭雅致,石凳棋布,匝道通达,空气清新。

冬季的公园广场,十几个姑娘在舞蹈,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连衣裙,各自的手机齐开,最大音量放着《最炫民族风》,一遍又一遍伴随着动感的节奏,舒张手臂,扭动腰肢,连衣裙的下摆半圆周半圆周地晃动,好似要把热情奔放的青春尽情的地抖落出来。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树荫下,少男少女演绎着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夕”诗篇:人约黄昏后,稍许新月如钩,满天星汉,天气依然温热,萤火虫漫天飞舞,对对伴侣打开手机的柔和屏光,依依偎偎,坐看牵牛织女星,互诉忠贞不渝的衷情;上心的小伙子去买来四果汤,双双津津有味吃着,遥对着不远的大屏山、天马山,祈盼着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生一世长相守。

它有孺子的朝气。阳明公园是孩子们的乐园,广场是孩子活动的主场地。

冬季的下午,太阳偏西,地表尚温,孩子们陆续而来,有的结伴同行,有的由父母陪带。他们活动节目五花八门,你看,结伴同行的在玩轮滑,他们头戴盔帽,肘膝套着护垫,脚穿轮鞋,变着规则花样比试。讲解的可能是他们当中的“孩子头”,有板有眼示范:停下的时候脚要这样放,一足横一足竖,双足像上海的上字少掉一半横的样子靠着,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好,再来一次。父母陪同的孩子,玩风筝的最常见。风筝式样争奇斗艳,孩子指缠丝线,抬头看着风筝来回逐跑,夹带着父母的惊叫声、提醒声,玩得不亦乐乎。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偶尔民航飞机拉着长痕飞过,牙牙学语的小孩,头枕着大人的肘臂,仰望苍穹,小手指天说着,机,飞机……

夏季时分,月朗星稀,穹宇如洗,凉风夹带着百花香气阵阵吹来。英才尚层的人家忙碌了一天出来纳凉,有的坐着晃椅,三三两两泡壶奇兰茶,海阔天空侃大山。有的支铺竹床,哼着曲调,自由自在,仰望星月。有的张展篾席,揽着懵懂小童,手摇蒲扇,传唱着“月公公,月来来”歌谣,讲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顽皮的“淘气包”手持荧光棒追逐穿梭,肆意喧闹……

绿水迂徊是它的灵性。如果你徜徉于阳明公园那宛如少女般曲线美的三里长堤,估计目光多半是瞄向花山溪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这三里溪段,一汪溪水,让你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思接千代,视通万里的理趣。看到清流激湍,你恍如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感悟时光流逝,韶华难再,人生宝贵,因而决心像这溪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看到绿水缓流迂徊,我仿佛浮现古前之时,上游两岸山坡,十里窑烟,坡下溪面千百只装满青花瓷器的商船解缆出发,沿溪而来。行至这缓流迂徊的水面,顿时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船人放下长竿,鼓饱风帆,轻波微涌,清风徐来,两岸景物尽收眼底,他们舒心回望窑烟,齐喊发财了,发财了!于是只需轻摇短楫即可顺溪而下驶向梦想实现的地方……

这绿水迂徊,阳明公园灵动起来了!

知行合一是它的图腾。阳明公园一直在建设完善之中,去年为纪念平和置县500周年就建造一尊王阳明石雕立像,基座镂刻“知行合一”四个大字。王阳明巍巍屹立,手握书卷,凝望着平和县,凝望着公园,凝望着英才尚层小区。石雕现在已然成为阳明公园著名景点,每天游人如织。人们瞻仰王阳明,对着“知行合一”四个大字驻足凝思,黙读照壁上《添设清平县治疏 》《再议平和县治疏》奏章,油然而生无限敬意。我探究,平和自王阳明上书置县以来,何以英才辈出呢?探究的心念甫动,历代英才在我脑海过电影:有明代大理寺卿陈扬美,有清代我还一6“捐百年身,树千秋业”的“阿里山山神”吴凤,武榜眼黄国梁,有“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淡泊明志德艺双馨”的周碧初……问君何以成英才?为有阳明驻上层——答案就在于以“知行合一”为主旨的心学学说占据了当时哲学界的制高点,对程朱理学的死守教条思想形成了冲击。古人云“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仅得其下下矣”,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王阳明作为平和县的首任县令,后来又身居“兵部尚书”高位,谥号“文成”。自然而然,平和县的历代英才要取法上层的王阳明,尊崇“知行合一”,践行“知行合一”,最终成为英杰人才。

咣当、咣当……阳明公园建桥工地的打夯声,拉回了我信马由缰的探究。王阳明的心学学说虽然属于唯心主义哲学,但“知行合一”却有辩证法的成份,有积极的意义。如今,这雕像驻足在英才尚层,矗立在阳明公园,这难道不是一种期许?这难道不是一种图腾?问君何以成英才,为有阳明驻尚层。

新南大桥开建啦,阳明公园有水又将有桥。这里是接东待西,迎南送北,和谐万年的休闲好所在;还必将是通衢万方,八面阜集,四方来财的宝地。我给自己说:以后还是要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