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暗香来
佛光普照三平寺,灵应感通灵通山,文学巨匠林语堂,黄金之果琯溪柚,青花起源平和窑,精美绝伦平和土楼。
这是平和县六大文化品牌。一路采风,拜谒了佛教圣地三平寺和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游览了“闽南第一山”灵通山,参观了“海丝青花瓷”的南胜窑和田坑窑故址,走进了最具闽南特色的土楼……
来到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不由得走进历史深处。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和独立第九团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中,终于在三平寺胜利会师,写下红色历史篇章。由此上溯到1928年3月8日“打响八闽大地第一枪”的“平和暴动”,印证着平和是有着红色基因的土地。
闽粵交界边的崎岭乡下石村,一座钢结构的桥梁横跨深溪,很是壮观。以前这里没有桥,深溪两岸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座桥梁的落成,将两岸那两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古老土楼到凤楼与中庆楼连通起来,也让深溪两侧从无往来的村民们走动起来,建桥打破壁垒,堪称和谐乡风。
令人惊叹的是“桥上书屋”。清华大学的设计师们巧妙利用空间铺设地板,将这座桥梁设计为两间书屋,摆放各类书籍供村民和游客阅读。它既是便民桥梁,也是传播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
就这样,一座现代化桥梁与两座古老土楼交相辉映,成为独具平和特色的景观。
这座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的“桥上书屋”荣获“阿卡汉建筑奖”,这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具有如此现代意识的建筑坐落在地处偏远的下石村,这是“土洋结合”的产物,也是“文化下乡”的成果。
我们坐在“桥上书屋”的教室里合影留念,人在桥上,心在书屋,感觉很是奇妙。
漳州境內土楼很多,名气不小,比如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环溪土楼。然而“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景观,总会给游客带来意外惊喜。我们在平和县大溪乡庄上村,见到建于清初的大土楼,真是大开眼界。
这座大土楼依山而建,空中鸟瞰呈马蹄形状,它占地54亩,南北相距220米,周长700多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土楼高9米……仅从这组数字里,你很难感受它的恢宏气势。
正值学校放学,一路奔跑的孩子们沿着水塘边的小路,顺着土楼围墙跑向远处,一个个欢声笑语的身影消逝在土楼里了。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座土楼的宏大,沿着孩子们的路线走向土楼大门。这座大门并不宽敞,使你觉得就是座普通的院落。
穿过门道走进土楼,我和伙伴们都惊呆了。眼前是一座宽广的场院,形似中国北方晾晒谷物的“打麦场”。围绕土楼形成的土屋鳞次栉比,一间间放眼望去,难见尽头。
沿斜坡前行,这才意识到是在登山。拾头观望一座十余米高的小山,矗立前方。原来这座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方形土楼,是将这座小山包围其间的。这时我突发奇想,庄上土楼就是一只巨型大碗,它将一座小山盛在大碗里,好像盛满拱尖的米饭。这座迄今列为世界上最大的方形土楼,可谓平和一宝。
登临小山,凉亭歇脚,请来土楼主任介绍情况,得知居住在这座土楼里的村民均为叶姓客家人,先祖来自河南省叶县。楼内村民曾有100余户人家,近2000人口.
这座土楼颇有来历,它为明末天地会首领叶冲汉的祖居地,相传小山下埋有宝藏,至今不曾开掘。山下那座“打麦场”则是当年小刀会习武的场所。自然天成的人文地理与深厚的客家文化积淀,使得庄上土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已经拿出文物保护方案,拟定实施。
一路行走在平和大地,从佛教寺院到林氏家祠,从文庙到武榜眼府,以至九峰古镇的城隍庙,处处可见平和历史文化特色。
我们参观九峰古镇得知,设立平和县的王阳明先生,竟然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牌位请进九峰城隍庙,摩诘先生端坐后殿,做主持日常工作状。这闻所未闻的故事,实乃古代文人从政之壮举。如今的平和文化人,只要谈到王守仁先生依然不乏感恩之情,这位众人景仰的先贤,在中国版图里留下平和县这个名子。
然而,久久令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平和境内漫天遍野的无形之物—那沉浸肺腑、深入心脾的香气。
起初,我不知何种植物释放出如此典雅高贵的香气。无论你从哪里来初春时节只要到了平和,便与这香气今生有缘了。
我闻知这香气来自柚花,不由得心生向往,急于参观平和的柚园。
平和乃琯溪蜜柚产地,已有近500年种植历史,琯溪蜜柚早年为清廷贡品。如今种植面积近70万亩,年产百余万吨,占全国产量四分之一,被称为“世界柚乡”和“中国柚都”。
我们迎着扑面香气寻根溯源,乘车前往高寨柚园。一路上,香气渐浓。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忐忑起来。近乡情怯?可是这里并非我故乡。似乎去见企盼已久的人,她正在柚园等候我。
其实,三年前我在梅州雁洋进过柚园,那是成熟的秋季,自然没见过香气淡雅的柚花。
高寨地方,漫山皆是柚树,远望就是一座绿山,细节不辨。好在道路两侧植有柚树,促成了约会。顶着蒙蒙细雨,下车观赏。
终于见到柚花,白色,这白色,白得厚重,白得大方,白得恰到好处。我以往见过诸多白色花朵,或白得灵巧,或白得俏皮,或白得精细……相比柚花,全然不同了。
沿着栈道,快步走进柚海深处,领略被称为“柚海布达拉宫”的高寨村景色。驻足观景平台,我脑海里迸出诗句。理应四句成章,偏偏前三句空缺,我只得第四句:“不觉香气已压身。”又疑是古人诗句深存记忆里,更不敢献丑了。
纵身柚海赏花,有的柚花含苞欲放,花蕾低垂不显急切;有的柚花初开,花朵微张并不招摇。一树柚花不繁多,显出以少胜多的从容态势,大气、稳重、不做作,甚至流露几分憨态,其花已然具有果王气象。
我为柚花拍下照片,当即发到朋友圈,高寨柚花随着香气传播出去,远至北国家乡。
阴天多云。接待我们的朋友似有遗憾,表示如遇大晴天香气更易显现。我则颇为自私地认为,这等天气柚花香气不易扩散,恰恰令我尽享,岂不快哉!
平和城处处浸透着柚花香气,无疑成为有福之城。柚花初放时节,置身中国柚都,遥想果实成熟季节,一树百果,柚色金黄,实乃人间美景。那憨态可掬的蜜柚,个个不改初心。那蜜柚之心,一定是晶莹的紫红色。
遥望平和柚海,为有暗香袭来。从容大度,不求香气冲天;持重恒久,只愿花蕾成果。这便是平和的文化性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