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56期>正文

胸有雄师百万 笔下风雷激荡 ——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作者:⊙心远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18年12月17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一曲《沁园春•雪》最早于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上发表。这首以江山起笔,帝王着眼,论史为基,面向现实的盖世绝章!顿时轰动整个山城,波及全国!使这位当时不完全为世人所熟知的共产党领袖,一下子成了经天纬地的诗国奇才;也刷新了国民党人士对毛泽东的认识;就连最反动的国民党高级政客,也不得不折服于这位他们平时所叫嚣的“共匪首领”和“山大王”的胸襟与才识。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畅游书海。早年在韶山读了六年私塾,为他日后古典诗词创作打下深厚的古文和历史功底。1912年毛泽东考取了长沙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校长符定一认定毛泽东将来必成大器,当即授以《资治通鉴》供其阅读。在湖南第四师范就读时,他尤为爱好国文、修身、历史和地理等,其“讲堂录”就记有“天下无所谓才,能雄时者,无对手也”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就是在井冈山艰苦岁月,上有飞机,下有大炮与追兵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毛泽东,虽身为三军统帅,但同时还是“马背诗人”,仍坚持天天马背吟诗,担架诵读,后勤部必须加大他的两个衣兜,以备行军时装书之用。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后,外国记者纷至沓来。其中就有美国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她曾在《中国战歌》一书中,记录了她所领略到的毛泽东诗词才华——“他的诗具有古代诗家的风格,但诗中流露出他个人探索社会变革的一股清流”。在红军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后,毛泽东所作的《忆秦娥•娄山关》,仅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下就道出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表明党和红军在历经艰难曲折,跨越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后,会由此踏上新的征程。据说在延安窑洞时,毛泽东还向肖劲光借过两本书,看肖劲光十分为难的样子,毛泽东略带几分豪气的口吻:“怎么,舍不得?”他转过身去,笑了“好小气哟”。最后肖劲光只好答应:“主席一定要借,那就‘借’咯。”肖劲光故意将“借”字拉得很长,说得也比较重。但毛泽东虽然口头答应“有借有还”,最终还是没有信守诺言。足见毛泽东爱书已达一种什么样程度!直到暮年病重期间,他仍嗜书如命,与书同眠共寝。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位儒家学者典范,学术研究楷模。“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有人如此评价毛泽东的诗词。

我想:倘若毛泽东不是从事中国革命与建设,他必将成为当代华夏民族最杰出的“李白”!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以超人的睿智和深沉的目光,审时度势,明察秋毫,一眼洞穿国民党的“和平”阴谋。1949年4月20日,蒋介石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次日朱、毛即签发《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毛泽东大手一挥,陈兵长江北岸的百万雄师,势如破竹,一举突破敌人苦心营造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并直捣南京,占领“总统府”。毛泽东喜闻捷报,23日欣然命笔《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不日,军委即以此诗电贺前线三军!据悉,当时各军区解放军报上大都有刊载,所以,此诗既是对胜利的庆贺,对前线将士的鼓励,也是解放全国的总动员,同时还是国民党溃退大陆的“催命符”!

“胸有雄师百万,笔下风雷激荡。”这是毛泽东诗词革命性与史诗性的真实体现。早在烽火岁月,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当这位诗国奇才的纤纤之笔以人民群众为依托时,便形成一股气吞山河,浩壮雄浑的感召力!所以,有外国人在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时候,曾评价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位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虽说得有些浪漫,但不无道理,毛泽东用笔杆子,正确指挥了枪杆子,赢得了四万万同胞的支持,最终改写了中国历史。足见,他胸中何止“百万”雄师?而是几千万,千千万,数万万啊!

早在五、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叶,蒋介石就曾多次策划“反攻大陆”的阴谋。但每次“反攻”突袭也十分有限,不仅因为当时大陆已全民皆兵,更因有一位文武奇才,那就是——毛泽东!虽然已近暮年的毛泽东,如果能再吟一首摧人心魂的动人诗词,那还有谁能抵挡得了呢?在战争年代,他的“笔墨”就是刀枪!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电贺形式),数日间就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国民党江南大部残兵败将,其教训对“双蒋”不可谓不深刻!到了蒋经国时代,在事关国民党与台湾发展问题上,他专程赶至香港与一代武侠小说家、政评家金庸探讨了“反攻大陆”的问题。金庸问他:“你有多少兵力可用来反攻?”,蒋经国回答是70万,金庸笑笑说:“那好,就让这七十万去当炮灰吧。”金庸再进一步向他解释了当时大陆不仅已有数百万军队,并已成全民皆兵的事实!更何况,此时的毛泽东已集“伟人、诗雄、兵圣”于一身!蒋经国听了,不得不彻底放弃“反攻大陆”计划,而实行“革新保台”新政,从事台岛经济建设。

据《海峡两岸》1992年第五期,辛夫的文章披露:当时国民党曾暗中组织文人填写《沁园春》词,想借此比垮和压倒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那些御用文人,无论如何搜肠刮肚,字斟句酌,直到国民党逃离大陆,也写不出一首“毛泽东级”的《沁园春》来。

一首《沁园春•雪》,无意间把一代伟人毛泽东推上了当代词坛总领风骚的地位!若从总体上看,“大手笔,大气象,大意境”——仍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特点。读着这一历史伟人的诗词,有着长虹一贯、博大深远、辽阔高瞻之态;更有浩壮雄浑、气势恢宏、摧山撼岳之势!它是中国现代革命的史诗,是当代诗坛的艺术瑰宝,它的巨大艺术魅力,将成为中华民族世代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