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潮剧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平和县山格镇,小时候,家乡有个戏班子,常常演潮剧。我特别喜欢看戏,每场必看,耳濡目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全国刚刚解放,经济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最常见的娱乐当然是看戏了。听老人说,平和为什么盛兴潮剧,那是因为平和地缘上比较靠近潮州,加上那时候山格的潮州人比较多,这些潮州人大都是从潮汕地区逃难过来的。1940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潮州,在当地烧杀掳掠,许多潮州人纷纷逃难到福建平和一带,所以山格地面潮州人很多。可能是同胞和同仇敌忾的缘故吧,本地人对这些逃难来的外地人并没有排斥,大家相处也比较融洽。当时侵略者的铁蹄还没有蹂躏到平和,这一地区还算太平,潮州的一些著名的戏班子也常来平和演戏,比如“老一居”、“老正顺”戏班,他们的道具配备完整,演员唱腔演艺俱佳,很受本地群众欢迎。
解放以后,家乡成立了一个潮剧团叫山格潮剧团,主要演传统戏剧,如《秦香莲》《龙井渡头》等。当然有时也配合政府做宣传,如演《白毛女》。那时候没有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看戏当然是这里的人最快乐的事情了。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家家户户早早吃了晚饭,洗好澡,拿着椅子赶到戏台前占个好位置。戏台一般搭建在村里最宽阔的场地上。戏台是用杉木柱子和厚厚木板搭建成的,挂上深红色的布幕,吊上汽灯,非常气派。好戏即将开场,台上灯火通明,锣鼓咚咚锵锵,唢呐呜咽,琴声悠扬,热闹非凡。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台上人物的喜怒哀乐,剧情悲欢离合常常引起观众的共鸣。记得有一天晚上演出的剧目正是《秦香莲》,幕布拉开,秦香莲伴夫君陈世美夜读,恩恩爱爱。后来陈世美进京赴考,中了状元,观众都为他高兴,没想到陈世美成为驸马,不认妻子秦香莲,还派韩琪追杀香莲母子,“狼心狗肺”,台下一片痛骂声,许多老人还流下伤心的眼泪。又有一次演现代剧《白毛女》,白毛女遭受地主黄世仁的迫害,流落深山,衣衫破烂,头发全白,成了白毛仙姑。当白毛仙姑到山神庙偷供果吃时,被自己的爱人,不明真相的王大春追赶时,台下好多人看见喜儿真的哭了,台下许多大妈也都哭了,台上台下一片哭声。可见演员是全身心的投入,观众也全都沉浸在剧情之中了。那时我们还是小孩子,最怕看到那戴着礼帽凶神恶煞的黄世仁和那胸前吊着算盘,阴险狡诈的莫仁智,当这两个恶人出场时我们常常吓得躲在妈妈怀里不敢看。
剧团里有好几个演员演技非常出色,其中有两个演员最出名,一个叫朱智全,演小生的,是我小学同学的哥哥;一个叫吴红菊,是演小旦的,她的声音,演技观众都很认可。他们俩是剧团的台柱子,常常搭档演出。演《秦香莲》剧目时,男的演陈世美,女的扮秦香莲。陈世美高中前在家寒窗苦读,秦香莲在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至今还清晰记得,夜深了,陈世美寒窗苦读,秦香莲煮了一碗的点心让陈世美吃,我亲眼看见那点心可不是演戏的道具,是一碗真实的面,陈世美大口大口吃得真香。因为他们经常配合演夫妻的角色,观众也都认为他们结为夫妻非常般配。果然不久以后,红菊嫁给智全做妻子。几年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智全却和红菊离婚了。那时因为我还是小孩子,不懂得大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后来听说智全被调到县实验潮剧团当演员,而后他随剧团到潮州演出,经人介绍,又娶回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潮州女子;红菊也嫁给本地一个懂乐器的艺人,双方各自都有了很好的归宿。
团里还有一些年青演员也很出色。比如张国辉演《哪吒闹海》的李靖;吴玉丹演《红娘子》中的红娘子,吴溪河演《哪吒闹海》的哪吒……他们精彩的表演,给山格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剧团到了文革前夕,可能由于演员的流失(有几个主要演员被县潮剧团抽调去),加上经费困难,就停办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全国呈现出百花齐放景象。家乡的潮剧团又组建起来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剧团排演了传统剧目《书僮救主》,一经演出立即引起轰动。红菊担任主角扮演书僮,把聪明伶俐,忠心不二的书僮演得出神入化,搏得台下观众一片喝彩。台下好多老人赞叹说:“二十年了,红菊的圆润的声音竟然一点没有变,太不容易了!”
这段期间朱智全也常常利用业余时间从县潮剧团回到山格邻近的村庄教戏。值得一提的是,三美村刚解放时成立过一个小小的潮剧团,常到山格圩演传统剧目《穆桂英》,到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该剧团解散,戏装道具卖给了白楼村芗剧戏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村里又成立了潮剧团。智全就到三美村指导村里的年轻人学习潮剧表演,为潮剧在家乡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前不久,我见到了星辉潮剧团的团长,他深情地说:“我的师傅是智全,我的潮剧表演艺术全都跟他学习的。我们团里许多演员也是跟他学习的。朱智全师傅虽然离我们去了,可是我们依然深深怀念他,”
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末期,是家乡潮剧鼎盛时期。这段时间不仅本镇的剧团常常演出潮剧,县里的潮剧团甚至漳浦,云霄、诏安的潮剧团也经常到家乡来演出。每逢农村重大节日,村村必请潮剧团来演戏。这时,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做粿拜神,烧放烟花爆竹,呼朋唤友前来看戏,晚上村里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的景像。
不过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彩电、录像、影碟机及许多传媒的普及,潮剧这个古老的剧种逐渐被冷落了。年轻人认为潮剧节奏太慢,加上潮州话虽同属闽南语系,但和闽南语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唱曲的时候很难听懂。因此不大喜欢看潮剧了。不过农村的一些重大节日,比如喜庆,拜神谢平安时也常请潮剧团来演出,但是台下的观众大多是一些老人和妇女,很少看见年轻人,当然也有几个小孩围在大人身边嬉戏。看样子,潮剧团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值得欣慰的是,平和县委和县政府还是下大力气来保护潮剧这一古老的剧种的。不仅县里有潮剧团,二00五年城关旧县村成立潮剧团在山格大众剧场设立排练基地,县文化局领导还亲自去挂牌祝贺。二0一七年十月,县委宣传部,山格镇党委、政府在庆祝十九大召开,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晚会上,安排了平和著名的潮剧演员,智全的侄儿朱忠诚登台表演潮剧节目,朱忠诚的宏亮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全场的喝彩。观众们都为平和潮剧后继有人、世代相传感到由衷的高兴。
祝愿家乡的潮剧团越办越好,祝愿潮剧这个古老的剧种发扬光大,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