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43期>正文

立秋过后防燥邪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18年09月18日

立秋过后,气温由升温向降温转折,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因此,该时节的养生不宜立即进补,而要兼顾暑热。

人们常说“贴秋膘”,也就是说秋季要适当进补。但由于刚立秋,天气还保留着暑气,此时不宜立即进补,最好吃清淡的食物。立秋后要防秋燥、防秋膘,“收阴养肺”是养生的主要准则。

中老年人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随着天气转凉,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因而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中老年人应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控制体重。

此外,要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更不能盲目跟风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而寒热本身又分不同的情况,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造成对身体的损伤,甚至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注意适应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特征。因此,秋天养生还应防止燥对人体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而“燥邪”首当犯肺,又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故养肺润燥是关键。

少辛增酸,以润肺为主。中医认为,辛入肺经,适量的辛味可助肺气。所以在秋天,健康的人可以少量吃些辛味食品,可增强肺气,克制肝气,防止肝气过盛;另一方面,酸味食品能增加肝脏的功能,所以还要“增酸”,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根据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椒等,而要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柚子、葡萄等。

秋季养阴以滋润为主,“燥”是秋季的主气。在秋季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伤津犯肺的症状,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滋润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等柔润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 ⊙钱 伟 转载自《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