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40期>正文

秀峰乡:党建促扶贫 让党旗飘在脱贫攻坚一线

作者:汤绍平 蔡煌杰 陈小花 周凤芸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庄玮  日期:2018年08月29日

本报讯(汤绍平 蔡煌杰 陈小花 周凤芸)党建工作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近年来,秀峰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真正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秀峰乡秀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27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2017年,省商务厅派驻秀峰乡秀峰村第一书记刘景在入驻该村后发现,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足,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刘景在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及时调整优化村干部队伍,把建强党支部、培育带头人作为重要内容,努力提高村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党员是先锋,既要学在前,更要做在前。在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后,刘景在开始在推进扶贫工作上下功夫。2017年,秀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平和县汇峰园生态家庭农场,由家庭农场和24户贫困户共同出资,总投资77万元,其中24户贫困户入股资金每户1万元共计24万元,由贫困户和帮扶挂靠单位漳州市城乡规划局共同筹集。

秀峰村的变化是秀峰乡拓展工作思路以“党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峰乡立足乡情,紧紧围绕“机制活、质量高、品牌优、生态好”的目标,探索创新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机制载体,加大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力度,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党建+”精准扶贫组织体系,通过村党支部“做媒”,对接用人企业和单位,让贫困户都能就业脱贫,以党建促扶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

目前,秀峰乡已建立了秀峰村生态循环立体种养基地、龙岭村百香果示范基地、三联村红莲子示范基地等扶贫长效机制创新项目,采用贫困户入股分红并优先提供务工等方式,解决了150多户贫困户就业和收入不足问题,每人年均可增收1500元以上,并且每年可增加2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

“党建+”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既解决了贫困户增收渠道窄的难题,又解决了企业进驻用工难问题,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让扶贫真正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截止目前,秀峰乡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37户786人,2017年底脱贫114户364人,坪东村、秀峰村、福塘村3个县级重点贫困村退出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