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手育奇兰携众奔小康—何锦能
何锦能, 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务茶,1981年,何锦能从老茶园有性群体中无性繁殖单株选育白芽奇兰母本树苗,是白芽奇兰茶首位发现与推广者。1986年与县科技人员温天海等人对所分离的354株母本树重新进行分离,采用“边选育、边繁育、边区域、边推广”四同步措施加快选育进程,1996年4月白芽奇兰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组的审定通过。为了白芽奇兰茶的品牌推广,他将“白芽奇兰”商标转让给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让更多的茶农和茶企共享这一品牌带来的红利。2014年“白芽奇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传承制茶工艺,创新发扬光大。何锦能1978年进彭溪猪仔坪茶场向何乾兑师傅学习制茶。创办阳山茶厂后,何锦能以科技工作者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与农林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合作攻关。先后开展了白芽奇兰茶低温保香技术研究和白芽奇兰茶质量可追溯系统研发等专题合作,建设了一条先进茶加工生产线,为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提供茶加工的有力支撑,使合作社社员茶青有稳定收购价格。他的阳山茶厂在同行业中创造出多个“第一”。 2011年何锦能被市政府授予白芽奇兰茶传统工艺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彭溪是白芽奇兰茶的原产地,村大部分人从事白芽奇兰茶种植、加工.由于没有科学种植与管理,许多茶农未能得到较好收益,何锦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做为白芽奇兰的主要选育人,何锦能对该品种的种植加工有很深的体会。他编写了《白芽奇兰茶初选与加工技术》等技术书籍无偿送给茶农,他带头组建了平和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将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作为院校和科研所的产学研教学基地,经常自己出资邀请院校和科研所的专家和教授到合作社讲课,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生产科普讲座,帮助困难社员解决生产资料资金困难,与社员签订茶青收购合同,稳定了茶农社员的收入。
何锦能在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白芽奇兰茶科学种植与加工时,不断引进先进加工工艺、推广新制茶设备,提高了茶叶加工加工产品品质与效率,降低了能耗。为了对白芽奇兰茶香气保香工艺进行科研,他还在企业内建立低温冷库,并逐步在其它茶叶加工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