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洞口陂沟窑环境助力“海丝”申遗 旅游发展
本报讯(林小良 蔡煌杰)南胜窑洞口陂沟窑址作为漳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与交流,繁荣与发展的重要鉴证,2016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为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条件的要求,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洞口陂沟窑开展环境整治工程,目前工程进展稳步推进。
近日,记者在位于五寨乡寨河村的洞口陂沟窑环境整治项目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平整土地、铺设石子路,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放眼望去,有几处施工道路已经铺上石子并安装上木质栏杆,停车场、游客管理房已有了雏形,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区域,还栽上了一片景观树林。
洞口陂沟窑环境整治工程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投资625万元,已完成投资80%,目前已完成所有绿化地形堆坡、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和展示馆部分建筑结构、管理房翻新、所有卵石园路和小广场铺贴、河道卵石挡墙、路灯基础安装、水电所有管道铺设以及管理房卵石溪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洞口陂沟窑环境整治工程遵循不改变原状、自然生态等原则进行环境提升。
据了解,整个工程预计在7月中旬可建成,同时南胜窑址洞口陂沟窑主体保护工程现也进入筹备招投标阶段,计划年底完成该工程。在洞口陂沟窑环境整治项目的招标和施工过程中,县文广体局纪检组进行全程指导、监督。
南胜窑址见证了 16—17 世纪中西方文化经“海上丝绸之路”而实现的交流与融合,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胜窑洞口陂沟窑址是“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通过开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的申报,将对我县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