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瓦尔登湖
曾幻想过满眼的绿意在眼前融合,一大片一大片地随风波动着,带着春天的清香,或夏日的滋长。而在浮动的绿意之下,则是那张望着蓝色天空而清透着白云的湖泊。通往宁静小屋的道路在林间缠绕曲折,露出褐色的泥土,铺陈着几点略微泛黄的树叶。这便是我自己所刻画的瓦尔登湖。
曾有一个愿望,想要去一次康科德,张望一下我幻想中的瓦尔登湖是否如我所想的那样的清明澄澈。看看梭罗独居两年的地方,那里是否还有他自己建造的那间木头做的小屋。他种的豆子是否和那些野花野草一样淡淡地生活在那里。流淌着的阳光,是否也和梭罗的笔触一样缓慢而有着生命的气息。
遇见《瓦尔登湖》是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它安静的盛放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绿色的封面在刹那间便吸引了我的目光。翻开它,便到达了一个宁静的世界。梭罗总是淡淡地叙述着,如同记流水账般记录着自己的生活。他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坐车快,因为乘车必须先得把车费钱赚足了才行,而且他并不把目的地当成一种终点,沿途的风景也是极尽美好的。在书中说,他原本想买一处农场,已经付了定金了,但由于农场主的反悔没有买成。那是他最接近拥有农场的一次,为此他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虽被反悔但他却觉得是欣喜的,因为他已经饱览那里的风景,那些美好的事物已经在他的心灵里安静地沉睡着。所以他并未为那个农场的事情而伤心。诗人的眼光总是真诚地热爱着这个世界的美。
整本书充斥的都是淡淡的宁静,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次心灵的体会。在“节俭”中他讲述着他怎样在瓦尔登湖旁独自地生活下去,怎样种豆子,怎样烤面包,什么是生活的必需品,怎样节俭地生活下去,不为无意的烦恼而忧心。而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中他则讲述了他为什么向往林子生活,远离人世的喧嚣。而我每每读到“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里的时候,心中便会升起一种对于生命的呼喊。“活着是那样的珍贵,我愿意把整个生命都生活得从容”,而这段话也成为了我前进的勇气,每当生活的琐事纠缠着我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地流淌出来,在我的脑海里一点一点地安慰着我。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便应该认真地生活下去。崇尚生活,热爱生活。就像梭罗说的要过“坚强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当然,这两章节仅仅是书中的开始,而后还有更多的关于生活描绘,孤独、声音、读书等。
这本书几乎是句句经典,每一处都值得我们细细思考。“如果一个人真诚地生活着,那么他必定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我崇尚真诚,如若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真诚,那么他的人生必定是不完整的”,“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这里是生活,一个在我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尝试过的实验,他们尝试过了,但是对我却无用处”。
《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它的读者一直都是和它有着同样的心灵契合点的人。或者他们在某些时候也孤独着,或许身处于世,心却悠然于外。我只想说,我只是单纯喜欢这本书,由于人生的阅历太浅薄,对于它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当前的阶段。但我坚信这是一本可以陪伴终生的书。它总是在我够得着的地方,每当我的心情不平静的时候,我便会把它拿出来朗读,一点一点地读着,一点一点进入瓦尔登湖。所以,当你阅读它的时候,请以一种缓慢的心态,不要心急,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