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橘子洲头
早年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记住了“橘子洲”这一地名。曾经无数次设想青年毛泽东是以何等的姿态独立于秋气浓重的橘子洲头,放眼自由舒展的霜天万物,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我的心目中,橘子洲是个神奇的地方,它令我惦记和向往。如今,当我有幸踏上这片热土,去追寻先贤们留下来的足迹时,不禁心海激荡,意绪难平。
橘子洲是长沙城区湘江水域的一个小岛,其地形狭长,绵延数公里,如一艘艨艟巨舰雄踞江心。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由激流回旋冲击后的沙石堆积而成,因盛产美橘得名。洲上种植数千株橘树以及品类繁多的花草林果,是个名副其实的花岛绿洲。它西傍郁郁苍苍的岳麓山,东临高楼林立的长沙城,山、水、洲、城相拥汇聚,丽景天成。
橘子洲头半圆形的岩岸仿若舰艏,它稳固地枕着江流。稍后是一方由几十级石阶垒砌而成的高台,名为“问天台”,问天台三面临江,视野开阔。伫立于问天台上,看湘江流水浩浩北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独特意境忽而腾跃而出,还原成真实的情景映入眼帘。江风猎猎,汽笛声声,浪涛拍岸,轰然作响。恍惚间耳旁似乎回荡着一百多年前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激烈号角。朝西远眺,只见层峦耸翠的岳麓山如同身着青衫的一介书生,文静地端坐于江边,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掩映在蓊郁的绿荫中。此地可谓钟灵毓秀,自北宋起,朱熹、张轼、王阳明等儒学大师曾据此讲学,儒风渐炽;清时又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说法;直至近代,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青年才俊于此崛起,开辟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向东瞭望,天心阁耸立于岸上,在淡薄的江雾中隐现,它像一只蓄势待飞的雄鹰,欲与群楼试比高。传闻建国后毛泽东曾偕同周恩来漫步橘子洲,眼望江上繁忙航运的船只,主席雅兴逸飞,出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总理才思敏捷,面朝东岸承接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奇联妙对促成一段佳话,给橘子洲与天心阁描上了优雅的一笔。
橘子洲头屹立着一棵高大的古槐,树下竖一块青石,上刻“指点江山”四个赭红大字,这显然是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笔迹中描摹而来的。那时风华正茂的学子们胸怀天下,他们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奋勇搏浪击水。当毛泽东发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时,谁能想到,中国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人手中!
伫立橘子洲头,瞻仰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雕像坐北朝南,那自信睿智的双眸凝视着橘子洲前方滚滚而来的湘江水,江水仿佛在诉说一个时代的传奇,诉说一位学子如何以无穷的胆识与魄力把握航向,扭转乾坤。自毛泽东临江赋诗至今将近一个世纪,其间所有的峥嵘岁月已随流水一去不复返,唯独留下了这片热土,留下这貌似艨艟巨舰的橘子洲,它在默默启示后人:继续先贤未竟的征程,在历史的长河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