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91期>正文

芦溪镇:土楼里的家训清香沐后人

作者:张艳珍 实习生 徐浩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7年09月04日

本报讯(张艳珍 实习生 徐浩)“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千百年来,家训是先祖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在芦溪镇,叶氏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村民们深受熏陶,并努力践行。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芦溪镇绳武楼的叶氏家风家训馆,馆内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祖训家规的文化精华,再现叶家先辈立身治家、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智慧。

蕉路村党支部书记叶其尾介绍道:“芦溪叶家祖先正寿公在1369年,也就是元末期间,搬到芦溪定居,他带着组训二十四条来到这边,并且到了以后又立了家训五条。这家训五条就是‘敬祖宗,教子孙,睦家族,勤事业,崇检朴’。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弘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围绕这个祖训、家训去教育后代。”

据了解,绳武楼是由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太学生叶处侯在嘉庆年间投资兴建的。叶处候是道光年间的太学生,对于考取功名没有兴趣,选择下南洋经商,经过十几载艰苦创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回乡建造了绳武楼。而叶处候为了教育族人,把祖训家规雕刻在木雕上,希望启迪后人。“建了土楼以后,所有的家风家训都呈现在这个木雕上、泥石上、彩绘上。比如说木雕中的‘多子多孙,五世同堂,望子成龙,招财进宝,健康长寿,幸福团圆’。这些就是我们绳武楼里面祖先的愿望,也是我们家族里面的家族梦,延伸来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中国梦。”叶其尾告诉记者。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叶氏家族都始终崇尚并传承着祖辈立下的家风家训。

村民叶农村表示:“我们土楼人家都围绕着祖先的家风家训传承着,比如说我以前小的时候,只要谁家有杀猪,每家每户都会有肉吃,这是体现出我们叶氏团结和睦的精神。直到现在依然传承着这样的精神,比如我们以前这边没有桥,组织大家捐款建了一座土楼的桥,这些都是我们绳武楼木雕中传承家训文化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芦溪镇将加强对家风家训馆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和示范作用,推动当地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再上新台阶。芦溪镇纪委书记林元龛说:“芦溪镇政府将以此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不定时地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领会馆内家训、祖训以及木雕中的丰富内涵,比如清风明月等具有廉洁意义的物件,弘扬青年自律,和谐奋进的正能量,起到树家风、促党风、带民风的积极作用,加实推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廉洁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