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88期>正文

霞寨:现雍正时期“城建规划”碑

作者:卢晶津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7年08月14日

本报讯(卢晶津)8月7日,笔者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古村的兴忠堂里见到了一块记载该村建设规划条约的石碑,条约立于雍正二年。

石碑高约一米五,中部稍有磕碰,立于祠堂进门右侧一顶梁柱旁。碑文刻“此处系寨地龙身上至岭顶不许乱葬伤龙下至南门不许开厕伤脉至于龙身及寨边所带之石并不许琢毁违者重罚雍正二年公禁”,竖行排列,字迹纹路清晰可见。

螺梯,石槛,水渠,巷弄,寨里古村布局美观合理,房屋高低、错落有致,这一切都得益于当时良好的城建规划。“现在建房、修路有相关部门管控、有规划图,当时没有,村民们就靠这个来约束。虽然带有些封建背景,但是,可以算是当时的城建规划准则。”霞寨镇城建站退休干部周和杰说。据了解,寨里古村分“东南西北水”五门,北门、水门现已倒塌。古村整体规划呈“小山包”式,中间高四周低,石碑所在的兴宗堂为古村最高点。“以前最高点这里,旁边有个炮楼,站在上面,视线清晰,为观察防御外敌提供方便。另外,之前没有通电,村里发通知,都是在炮楼喊一下,大家就都能听得到。”周和杰回忆道。除了碑文内容,村里房子的高度、巷路的宽度都需按照相关“套路”执行,无明文规定,属于约定俗成,大家自觉遵守,并由族长负责监督。鼎盛时期,寨里古村居住人口2000多,邻里关系和谐,生产生活井井有条,合理的规划布局也让村庄承受住了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