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是梁实秋的英文老师
梁实秋先生于1915年入清华学校读书,历经中等科和高等科,前后共八年。在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清华八年》、《清华七十》中,梁实秋先生都提到林语堂,谈及林语堂曾经教过他的英文。
在《清华八年》中,梁实秋先生只是提到一句,言及在清华八年中教过他的几个英文老师有谁谁谁,其中有一个是林语堂。因为梁实秋先生从1915年入清华学校读书,1923年出国留学,历经八年。而林语堂1916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之后,到清华学校任教,1919年到美国留学,1923年回国之后就到北大任教,林语堂和梁实秋时间交集的其实就是1916年到1919年。在《清华七十》里,梁实秋就写得比较清楚。“在中等科教过我英文的有马国骥、林玉堂(即林语堂——作者注)、孟宪成诸先生。”
尽管梁实秋先生没有说明林语堂教过他多长时间的英文,但是在梁实秋读中等科的时候任教就毫无疑问。在梁实秋的印象之中,“林先生活泼风趣”,林语堂的教学风格和他那圣约翰大学的同学孟宪成形成鲜明对比,孟宪成的风格是凝重细腻。后来孟宪成成为教育学家。
在梁实秋的印象中,“林先生长我五六岁”,梁实秋的判断基本准确,林语堂是1895年出生,而梁实秋出生于1903年,两者相差八岁。“当时先生对于胡适白话甚为倾倒,尝于英文课中在黑板上大书‘人力车夫,人力车夫,车来如飞……’,然后朗诵,击节称赏。”寥寥几句,可以看出林语堂的教学风格和他的激情飞扬。林语堂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之后,就到清华学校任教。那时候,林语堂青春年少,精力充沛,除了英文教学之外,还承担一个星期日圣经班。
当时林语堂对于胡适确实非常崇拜,林语堂说他见到胡适有触电般的感觉,当1918年胡适回到北京的时候,林语堂是以清华大学教员的身份在场迎接他。胡适倡导白话文写作,林语堂在北京的报上写文章,支持用白话文写作,理由是欧洲各国文学在十五与十六世纪兴起时,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如意大利的但丁和薄伽丘都是。林语堂的文章引起了胡适的注意,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是朋友。
林语堂是梁实秋的英文老师,从梁实秋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梁实秋对这位老师的尊重和眷念。林语堂还为梁实秋他们1923级写了“级呼”,级呼应该是他们的口号之类的东西。这级呼还是用英文写的:
Whoare,whoare,whoarewe?
Weare,weare,twenty-three,
Ssssbon-bah!
林语堂就如此留在梁实秋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