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75期>正文

◆ 防震减灾法中主要的基本法律制度有哪些?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7年05月15日

防震减灾法主要确立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地震监测台网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制度、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地震灾害保险制度、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和备案制度、震情和灾情速报和公告制度、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紧急应急措施制度、紧急征用制度、震后救灾制度、地震灾区重建统筹规划制度和典型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制度。

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由政府直接组织、领导、指挥,建立起责任分明、任务清楚、分工合作的有效工作体系,可以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做到无灾早防,使减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应熟悉、掌握各自地方政府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同时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有:

(1) 调查社区基本情况,标出空地、避难场所以及煤气站、变电站、加油站等重点部位。

(2) 制定震前防灾措施。包括开展地震知识和防震、抗震常识的宣传教育,做好抗震防灾各项设备材料的储备,确定震时疏散场所等。

(3) 制定震后应急方案。包括建立社区抗震救灾指挥所、组织居民和志愿者开展救助、抢险、疏散工作,做好地震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保安人员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区治安。

(4)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特别注意防止地震时火灾、煤气泄漏、供电系统短路、供水系统污染等次生灾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