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林语堂
仔细一考虑,林语堂天生有冒险精神。
1905年,当时的平和坂仔到厦门,只有水路,而且土路遥远,但仅仅十岁的林语堂,就从平和坂仔出发,到厦门鼓浪屿读书。这应该算是很具超前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尽管当时到厦门读书,应该是林语堂的父亲林志诚作出的决定,但林语堂是当事人,如果他一直退缩不前,或许这样的决定最后就会无疾而终。从这个意义上,林语堂是这个冒险行动的执行者,是共同的完成人。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林语堂没有走出平和,没有到厦门鼓浪屿读书,会是怎样的情形?有些事情无法想象,我们能说的,就是林语堂的勇气可嘉,他还把孤寂的航程看成毕生难忘的经历。
林语堂的冒险精神,到了他选择出国留学就是他的自主行动了。在清华大学任教三年之后,林语堂获得了半额的官费留学奖学金,林语堂就此出发了。在船上,廖翠凤的盲肠炎发作,在选择是到夏威夷上岸治疗还是继续前行,林语堂和廖翠凤再次冒险,在症状减轻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前行,一直到了美国。到了美国不久,廖翠凤的盲肠炎再次发作,只好住院治疗,先后两次手术,廖翠凤娘家给的一千元嫁妆花光了,廖翠凤只好向娘家求助。
林语堂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不久,半额的官费留学奖学金被取消了,林语堂陷进两难的境地,胡适伸出援手,借给了林语堂一千美元。林语堂在哈佛大学读了一年,就因为经济能力,只好向基督教青年会申请到法国为华工服务,编识字课本。林语堂边工作边学习,最后在1922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如果说当时林语堂陷进困境的时候选择坚持,那么这时候应该选择回国了吧,毕竟林语堂的经济能力有限,但是林语堂还是选择了继续。林语堂选择到德国莱比锡攻读博士学位,这绝对称得上林语堂的冒险精神在起作用,他再次向胡适求助,胡适也再伸援手,借给他一千美元。
林语堂似乎忘了在法国的时候,廖翠凤在战场上走来走去,为的是看能否捡到一双长靴子给林语堂穿,这样的困窘林语堂依然坚持。到了德国学习,为了维持生活,廖翠凤不得不变卖首饰,这些首饰是出嫁的时候,廖翠凤的母亲给女儿的陪嫁。
在德国学习的时候,结婚多年不孕的廖翠凤终于怀孕了,这让林语堂夫妇欣喜若狂,不过限于经济能力,他们决定回国分娩。这时候,林语堂的冒险精神又来了,他们预订了回国的船票,不过这船票是订在林语堂博士论文口试的当天晚上。如果口试不过关需要补考,不知道林语堂应该如何解决,但林语堂就是有这样的冒险精神和信心。口试那天,他白天从一个教授室跑到另一个教授室,当十一点钟口试完毕的时候,他跑回家,告诉等在门口的廖翠凤,他已经顺利过关,他们在大街上拥吻,双双往餐厅吃午饭。当天晚上,他们启程回国。
林语堂另外一个冒险,是他研发中文打字机。林语堂从年轻的时候,就对科技发明有兴趣,当他从平和前往厦门鼓浪屿读书的时候,就在从石码到厦门的蒸汽小轮船上,为发动机着迷。1931年,他借到瑞士参加会议的时机,跑到英国研究中文打字机,好几个月才回国。1946年,林语堂有了十万美元的积蓄,他又启动中文打字机的研发,但这次,他冒险的行为大了,他花光了积蓄,最后为此倾家荡产,以致需要借债度日。在他的坚持下,中文打字机研发成功,但林语堂也为此冒险行为付出许多,包括因此和多年好友赛珍珠反目成仇。
林语堂的冒险精神还有,包括他年事已高的时候还接受香港中文大学聘请,编写《当代汉英词典》,以及喜欢到海外钓鱼等等。因为冒险,让林语堂的人生多了许多乐趣,也多了许多他或者周边人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就,这就是林语堂,一个从平和坂仔成长的山乡孩子,质朴之外的冒险精神,选定目标之后的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