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54期>正文

拥有哲学高度的峰巅

作者:◎马乔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我不想隐瞒我对某些蹊跷事物总怀有质疑之心的陋习,就像我没办法隐瞒我额头年深一年的皱纹一样。在我亲眼看到那方巨石上刻着的“太极峰”三个肥硕大字之前,不!应该是在我亲目睹过那方巨石头上镌刻着的“乙末季秋吉旦开山僧道宗勒石”方楷小书之前,我对于太极峰的命名权属于古人一直深有怀疑。因为这个“太极峰”,太契合今人喜欢运用故弄玄虚之法为风景名胜区招徕游客的恶习了!

太极峰位于平和县南胜镇、文峰镇、五寨乡和漳浦县石榴镇的交界处,近几年来才声名鹊起,大有赶超大芹山、灵通岩、三平寺的势头。大芹山是闽南第一高峰,被认为是平和地理高度和人文高度的象征。灵通岩即灵通山,早在明朝时,就把遍游天下的驴友徐霞客吸引来了,可谓资深的风景名胜。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在其《梁桻二山赋》里写道:灵通山(那时叫大桻山) “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而三平寺乃当地名刹,创建于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被誉为漳南佛都,至今香火依然十分旺盛,信众遍及东南亚,足证其是万千红男绿女的向往心归之处。可见,这三处名胜,都绝非庸凡之辈。如今太极峰敢于发力赶超,是凭借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嘎性楞劲,还是仰仗其后发优势,抑或仗恃自己拥有一个玄奥的名号,可以蛊惑人心?要解开以上谜团,只有去踏勘,去深入了解,一切才会一清二楚。

孰料我这一去一深入,竟不能自拔了。先是镌刻在太极峰主峰一块巨石上的文字,就让我排除了今人假手古人故弄玄虚的存疑。在巨石上镌刻“太极峰”三个楷体大字的人是和尚道宗,它是太极峰紫竹寺的开山僧,再过了三百年,人们才知道他还是洪门天地会的创始人。道宗勒石的时间在1655年,迄今已有358年。也就是说道宗和尚在巨石上刻字时正处在明清交替之期,具体为南明永历九年暨清顺治十二年,用天干地支一套,正是乙末年。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蓝天白云在上,周遭浓荫遍地,秋菊放香,雀鸟叽凋,这一切都说明今儿个正是黄道吉日,也适于野外作业,于是道宗决定开工勒石。爬上以松柏树干搭起来的脚手架用铁锤凿子往巨石高处刻字的人,是石屏山下塘岩村的陈师傅。他依道宗的指点,先把字描在巨石上,然后才轻一锤重一锤地先把“太极峰”勒到巨石中央,再把“乙末季秋吉旦开山僧道宗勒石”十三个小楷书刻在巨石的左下角。完工后道宗在勒字巨石前燃了三柱香,放了一挂鞭炮,就算举行过落成典礼了。那时剪彩仪式还没有诞生,所以道宗没弄来一段红绸子,让两尼姑一头一人一拉,他拿铰刀中央把红绸布剪断。

没有剪彩就没有剪彩了,它一点也不影响这个原来叫石屏山的峰峦从此易名为太极峰。更重要的是这一易名,让一座原本普普通通的无名山峰,从此被楔入一种禅机,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一种哲学。

我所以十分看重这一次石屏山的易名,把其视为被楔入一种禅机,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一种哲学后的脱胎换骨,盖因“太极峰”这个大号起得太令人拍案叫绝!被楔入一种禅机,一种境界好理解。道宗乃化外高僧,它垂青的山名自然禅味十足。至于一种境界也不难懂,古人曾盛传,太极就是神仙住的地方,亦即天宫。如三国时魏国的阮籍,晋朝时的葛洪,北宋时的张君房就都这样认为。尤其是张君房说的最明白,他在《云笈七签》里写道:“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翻成今天的白话意思就是太极是天上地下第一境界,在这里住的都是神仙。

需要诠释的是“一种理想”和“一种哲学”。关于“一种理想”,直到道宗勒石之后三百年有过之时,人们才有所发现。经史学界考古才知,原来这位紫竹寺的开山僧,并非单纯的僧人。他还是一名反清复明的义士,是洪门天地会的鼻祖。他创建天地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清复明。换句话说,道宗的理想是维持正统,匡扶明朝,即便在大清已坐镇中原的情势下,道宗依然要为恢复朱明王朝开展秘密斗争。正是这种强烈愿望,致使道宗利用石屏山的更名,把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楔入到太极峰之中。太极者,天地澄明,阴阳廓清也。在这里象征要去除鞑虏,恢复明朝。

最后说说“一种哲学”。其实,从本质上讲太极是一个古哲学名辞,如同《易经》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般。还有更撩人的一种观点说,太极是一切哲学流派的起源。所谓太极,指的是从天地初开混沌不堪,到阴阳分明天清地和的过程。用唐朝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里的话说叫着:“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既然是一个过程,一定充满变化。所以宋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则认为太极之“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即太极乃天地万事万物之理的总和,而在具体的事物中也有太极之理。并把太极提高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这一前无古人的层次。也许,道宗真的认真研读过并认可了朱熹的学说,从“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顿悟到紫竹寺所在的峰峦,也有太极。而他的这一顿悟,最终让这座山峰从此拥有了一种哲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