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51期>正文

囝子头林语堂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11月21日

囝子头是闽南话,就是孩子头,或者孩子王的意思。

林语堂是囝子头,这是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家次女》中写到的。

林语堂小时候就聪明、调皮、好玩,他可以从教堂的屋顶滑下来,可以跟小朋友一起到河里抓鳌虾、打水漂,可以和姐姐编鬼神故事,可以在父母把他关在门外的时候扔进一块石头代替自己进去屋里等等。尽管贪玩,但毕竟这是小孩子的行为,可以说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或者说林语堂从小就有当头的素质和潜能,而林语堂被林太乙说是囝子头是在他成为大人之后,这可是另外一种概念。

林语堂时常和林太乙的两个孩子一起玩捉迷藏,他们藏到衣柜里,让外出回来的廖翠凤找不到人而念叨的时候看谁憋不住先笑出来,然后突然出来,猛地扑到廖翠凤的身上乐不可支;他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剪下来,和林太乙两个孩子的照片组合在一起,说是三个孩子;他将蜡烛油滴在桌子上,待其将硬未硬之时用刀子之类的工具将其雕刻成各种东西的样子。林语堂时常和外孙一起出去观察蚂蚁窝、捉螃蟹、钓鱼。在钓鱼时林语堂有时会将廖翠凤的指甲油涂到做鱼饵的苍蝇翅膀上,他说这样苍蝇都有了笑容,不会因为即将被鱼儿果腹而闷闷不乐了。他吃猪脚的时候会故意让猪脚把自己的嘴唇黏住,然后利用嘴的张合吐出很长的丝来,就像一只蚕一样。他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将胡椒粉放进自己的鼻孔里,使自己不断地打喷嚏。以上种种,即使是小孩子的行为,估计也会被大人笑骂是调皮捣蛋,没个“正型”,何况林语堂当时已经功成名就,是一个名人了,就是姑且不说他的名气,仅仅是一个成人,要有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很难的了,或者不自然,或者压根做不出来。但林语堂不会,林语堂把这些事情做得再自然不过,还很得意。林语堂的这些得意,我想可以从林语堂坚持的“顺乎本性,就是天堂”这句话中找到那么一丝丝隐藏的依据。林语堂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鬓尚且无”,他很得意自己的童心未泯。从诸多细节可以看出,林语堂岂止是童心未泯,简直是典型的“顽童”。人上了年纪,还有如此的“童心”,可谓是人生一大幸福。

林语堂的“囝子头”还不止如此。林语堂在工作之余,教女儿们在门口骑脚踏车,林语堂在车后推,然后放手,大声叫林太乙踩踏板,林太乙摔倒了,林语堂就跑过来扶她起来,说不要紧,要摔倒几次才学得好。外出旅行的时候,“他倜傥不羁,我行我素”,火车的窗户开着,林语堂拿一张报纸伸手出去让风把报纸撕裂,要女儿们也这样玩。林语堂把自己的童心不仅仅表现在室内或者外人不易看到的场合,即使是公众场合,他也是如此地不在乎,而是尽情释放自己。林语堂的童心还会延伸,他因为看到一个卖东西的十几岁孩子会脸红而觉得很是难得,居然会因为这个理由花钱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东西。就是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林语堂送回香港的女儿林太乙到机场,在机场咖啡室喝咖啡的时候,从窗外看见一架飞机降落,一小队士兵跑过去迎接。林语堂见了叫道:“快点来看,什么大人物到了!”他跑到窗边看,廖翠凤也跟了过去。这样的举措让林太乙哑然失笑,当时的林语堂,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物了,却还如此的孩子气。

我很羡慕林语堂的“孩子气”,林语堂的“孩子气”真是太难得了,不仅仅是他自己得意地称自己是一个孩子,一个“睁圆眼睛注视这极奇异的世界”的孩子。林语堂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个小孩子进入一个大丛林,“时或停步仰望星月,俯看虫花”,一切皆从自己的本能出发,可以想象得出林语堂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得意而旁若无人。正是这孩子气,这份童心,让林语堂保持了纯真、简朴,让他永远爱真、爱美,闲适、平和。

囝子头林语堂,因为如此而可亲可爱。我们甚至可以招呼他一声,可爱的老头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