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45期>正文

《2016,福建苏区行》走进南胜镇、长乐乡

作者:汤绍平 王志晖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10月10日

本报讯(汤绍平 王志晖)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近日,省广播影视集团大型系列特别节目《2016,福建苏区行》节目组来到我县,走进南胜克拉克瓷体验馆,感受克拉克瓷文化魅力。

摄制组一行来到平和南胜克拉克瓷体验馆,进行现场实地取景拍摄。节目组通过现场拍摄以及采访克拉克瓷研究专家,向观众还原平和克拉克瓷的制作工艺、特点以及克拉克瓷如何扬帆出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平和南胜窑遗址是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较大规模、在海外有较大影响的民窑,其产品大量销往海外,现在东亚、东南亚、西亚、东部和南部非洲、欧洲等地被大量发现、收藏和研究。南胜窑遗址的产品是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物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胜窑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纳入“海丝”申遗工作。2012年11月,该窑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组成部分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当天,另一摄制组走进被誉为“福建井冈山”的长乐乡,老区人民穿起红军的服装,唱起“送郎当红军”的山歌,为摄制组人员表演客家特色的歌舞节目,并带来平和琯溪蜜柚、长乐米粉、山茶油、铁皮石斛等土特产,展现老区发展新面貌。

1928年3月8日,平和暴动在长乐乡打响,一批赤脚或穿着草鞋,衣衫破旧的农民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举行武装暴动,攻占平和旧县城九峰镇,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斗争第一枪,点燃了“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

当年,长乐乡和附近乡村不仅有1000多位村民加入红军参加暴动,还纷纷卖米卖茶资助红军。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仅长乐乡就有300多名好儿女参加长征。1934年底湘江战役后,仅3位同志存活下来。英雄的长乐儿女,前仆后继,续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目前,长乐乡正通过精准实施、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脱贫致富路。预计今年全乡可实现5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0%行政村村财收入达10万元以上。长乐乡正在大力实施的造福工程,今年底全乡将实现约230户近千名老区人民搬进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