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45期>正文

缺憾的情怀

作者:◎许少梅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10月10日

看到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写的《回到家乡》一文,不知为何,总感到有点淡淡的酸楚,一股无法表述的情怀,一股无法弥补的缺憾。这种情怀从心底自然涌出,这个缺憾从血液里自然迸发,这种酸楚总在心海里潮涌。它们像飘舞的幽灵,是个没有框架的生命,挥之不去,抽之既来。这种情怀跨越了千山万水,这种缺憾跨越了地域、国界,笼罩着多少游子的心,笼罩着多少故乡人的情。家千里之遥,家咫尺可达,可却因种种原因无法抵达,无法拥抱。

“回家”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可却是林语堂大师永远的渴望,永远的遗憾。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不管路程距离多远,临终的他都始终没有放弃过,没有停止对家乡的思念。如在异国他乡,大师坚决不放弃国籍,不忘记故里,不丢弃乡土,在遥远的他乡,独自煎熬,独自思念,把故乡轻轻地揣在怀里,轻轻地抚摸,让故乡的山山水水一点一滴在大脑里流淌,时时刻刻地重温。故乡在大师眼里是那么的伟大,回家也成了大师永远的追求。"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八十自叙》;“西溪夜月五篷里,年年此路最堪娱”——《八十自叙》。故乡在大师眼里是如此的伟大与重要,是那么的开心与幸福,他能不想念吗,能不渴望回家吗?渴望回家,渴望回到曾经与赖柏英一齐捉鲦鱼、捉螯虾的本溪,与姐姐们一起挑水浇灌的后花园,还有“家兄家姐俱葬于斯”的番仔山岭,他能不渴求去“看望”他们吗?

回家,大师想回家,他的女儿们也想回家,想在有生之年帮他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可遗憾的是,大师晚年回不了家,他的女儿想帮他完成这个遗愿却因临时生病也只到了半路不能回到家:“我们本来要去父亲出生地坂仔,谁知相如突患急性盲肠炎,住进中山医院开刀。”就这样,大师未能如愿,女儿林太乙也未能如愿,多少崇拜和敬仰大师的父老乡亲更是不能如愿,更是终身遗憾。就在漳州与平和,那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就在五里沙与坂仔,不到50公里的路程,就这么擦肩而过了。看着大师曾经住过后的小屋,我眼圈竟有些潮湿,抚摸着大师曾经挑灯夜读的小阁楼,我的心沉了。回家,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就这么让活着和死去的人留下那么多永远的遗憾,永远挥洒不去的酸楚。幸亏林相如回来了,2011年,林相如回到平和,留下“回家好开心”的感慨,或许,这让这份缺憾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