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36期>正文

古城随想

作者:◎张文艺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08月08日

一次的机缘,回到故乡的古城。还没有走近古城,心儿就乘着少有的醉意,跨越了那道美丽的封锁线,斗胆轻轻地把久别的她拥入了怀里,耐心的聆听着那多情的呢喃……

离开古城已有十年了。从孩提懂事以来,夜里枕着古城进入甜蜜的梦乡,白天走进古城尽是玩乐的天堂。古城就是这样一座在我看来已经远离现代文明侵扰的古城,简简单单的。直到有一天,我走出古城的世界,走入繁华与现代的城市,才发现自己理解的肤浅,知识的贫乏。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古城人,无法穷尽她的沧桑与辉煌,无法说得清她的风貌与品格。如今,曾在此短暂逗留的我,也不敢随意辩释。

古城位于六鳌镇西侧的青山山腰,建成于明代,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城中青山多为巨石密林,建有观察台、兵营。城内的房屋,有着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似乎告诉我们当年守城将士是从北方来的。城墙内外遍植榕树,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根粗壮虬结,纵横交错,有如巨大的龙爪,紧紧抓住古城墙和岩石。城与榕相依相偎,构成“城在榕中建,榕在城中长”的奇特景观,宛然一幅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的画卷。在这里休息闲坐,感觉清爽宜人,可谓是天然的榕树公园。六鳌城作为历史上的海防重地,曾有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戚继光率兵追击残留倭寇到漳浦,后留下一个营的“戚家军”驻守,士兵多为义乌人,当地称为“浙兵营”;明朝天启年间,入侵的荷兰殖民者在六鳌抛下几十具尸体后落荒而逃;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一艘敌军炮艇闯入,驻守的解放军奋起守卫,七位勇士倒下了,海岛的安全保住了。

昔日金戈铁马的壮烈已远去,如今的古城是安静的。漫步在古城的小道上,已经感受不到硝烟的弥漫。城里的住户几乎搬到山下,很多住房都是空的,这里成了小孩的乐园。小时候,我就读于城下的小学,与现在小朋友一样,一到下课或是节假日时,总会跑到这边游玩一番,因为那边有数不清的榕树、山洞,还有香火不断的百年关帝庙。捡树种、钻山洞,累了,还可以浏览一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三国故事的壁画,对于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则是最为充实的一天;有时尽兴地玩到天黑,城下小村里隐隐约约传来母亲呼唤孩儿吃饭的声音,才急急忙忙告别小伙伴回到家里。

看着长满了青草的天井,织了蜘蛛网的墙角,虚掩的门框,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走在古城的小巷,我并不为它的寂寞备感荒凉,因这古城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重新解读,有如在翻阅历史,告诉我们曾经有过的往事。无人居住的房屋,门窗上鲜红的春联,定是居住在外的古城后裔所为,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证实自己的生命与古城不可分割的关系。三十年来,六鳌古城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再次叩开观光旅游胜地大门,享誉海内外。《康熙王朝》中姚启圣禁海的镜头、北影彩色故事片《阴阳界》、《欢乐英雄》中美丽的古城,均在这里取景搬上影视屏幕的。

离开古城以来,我很少故地重游,但她已将最美丽的一面留在我的心中。多年以后,当我在春风的吹拂下再次走进古城时,曾经走过的脚印早已不复存在;却发现,古城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焕发着新的活力。古城的世界有着与外面世界同样的辉煌。尽管我曾领略过大江南北许多城市的风采,透视外面世界的些许景观和人文精神,但就是找不到泪眼中的回眸;而今站在古城墙,透过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抚摸着她的沧桑与辉煌,顿时感受到古城人的骄傲。

人是故乡亲,情是故乡浓。故乡的古城,俨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大海边稳稳的站立,用苍老的声音讲述着时代的风声雨声、发展变迁,用遒劲的身躯见证着岁月的轮回、沧海桑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