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23期>正文

从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

作者:◎叶庚成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05月09日

十几年前就经常和朋友一起到高峰茶场游山、玩水,寻觅茶的芳香和甘醇。如今,有人将用巨资把茶场变成生态谷,并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建成漳州第一个茶主题酒店、观光电梯、玻璃栈道观景台等,打造一个深度体验式度假景区,这更值得去问茶一番。

幽美的环境和迷人的茶园是高峰生态谷的两大亮点。沟壑峡谷连绵不断,远近大小七八个乳峰尽展风采,美丽清澈的溪水日夜不停潺潺流淌。行走山路之间,目光所及,入心入眼的多是茂盛的茶园,规模或大或小,位置或高或低,如一幅画似一处景。又因这里有特殊的土质、地理位置、充沛的雨量,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制作工艺,便有了高峰茶与众不同的韵味。

春天的茶园是令人神往的,茶树都脱下暗绿色的棉袄,穿上嫩绿的新衣,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了淡绿色的波浪。江南并不接纳晴空万里的心,太多的春雨较快地催长了嫩芽,使得今年的春茶采摘时间提前好多天。雨后的茶园总是热闹非凡,而采茶女也总是成为这里最美的一道风景,她们来自各地,讲着不同的腔调,却有着共同推进的方向。此时以舒适的姿态散坐茶园上,听鸟儿的呢喃,看满山遍坡的茶树和茶间那些头戴平顶小帽、身着各色衣裳、双手翻飞在茶枝间的女人们采茶,那份惬意和满足,真让人陶醉。有《采茶诗》曰:“江南愁思滤芳草,采茶歌里春光老。春自催归茶自香,筠篮无那红尘道。生小儿家龙井山,峰前峰后好烟霞。清明寒食丝丝雨,素腕玲珑只自攀。东家采早新月白,西家采迟霉雨碧。迟早年来活计谙,嫩芽收向筠笼密。布裙红出俭梳妆,茶事将登蚕事忙;玉腕薰炉香茗洌,可怜不是采茶娘。”

一片叶子在经过火的烘焙之后,它的生命就是一场涅槃,在茶盏里复又获得了重生。据说每一片嫩芽从树枝上被采下来的时候,因采摘的手法不同,它们的味道都会发生变化,只有那些能与茶相应的心灵能够品出其中的玄妙。白芽奇兰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与一般的闽南乌龙茶相差无几,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工序多且繁琐,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很大,所以采回来的茶叶还需经过多道具体的工序: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初烘——打包——平板整形——复烘——速包——平板整形——足干等工序。其中做青是形成白芽奇兰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白芽奇兰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所以,茶叶开采之日也是工人夜以继日之时。茶叶专家郭雅玲深情地描述道:“一起在清辉下摇去了苦涩,一起在晨风中迎来了芬芳。”并称之为“一种清丽的梦想”。

茶是等待被品饮的,正如空谷里的幽兰,茶一定喜欢遇见知音。像林和靖在梅花下与鹤为伴,陶渊明在淡蓝的山影下悠然采菊,或者周茂叔在小舟独眠,期望能潜入水中莲花的梦,那样的心灵才配得上与茶的灵魂相逢。茶叶气质非凡,所以喝茶的人,气质非凡。高峰茶场下的钟腾村,清朝时期有位叫黄国梁,有一年,他带上高峰山的茶上京参加殿试,高中武榜眼后,乾隆帝问黄国梁在路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鲜事时,黄国梁就将在路中用姜茶治好自己风寒感冒一事告知乾隆帝,乾隆帝一听龙心大悦,让新科武榜眼黄国梁带茶进宫,并下旨要蔡新相爷同品平和茶。黄国梁为人刚正不阿,耿直尽职,为奸人所害。茶遇到这样的知音,体现了“药味、古老、真心”的气质,而“真”是中国茶道内涵之一。如今,平和县人民政府、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和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欲将高峰茶场进行茶旅融合。茶遇到这样的知音,其气质便开始凸显“香情和洋味”。也许多年后,通过旅游的方式,世界各地的人们会来到这里,为寻找最便捷的方式,溶入中国文化,他们或许选择了茶叶。

在茶山走累了,选一清静的农家乐,品尝一下高峰山水滋养的美味,没有山珍海味,只有自养鹅鸭,柴烧咸饭,农家小菜,那感觉,惬意!

在江南,烟是梦的枕席,而茶是酒的故乡。不喝酒,喝茶也醉。饭后,泡一壶上好的白芽奇兰,慢酌细品,那茶香弥漫开来,那回甘,唇齿留香……虽然每个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很多杯茶,但每一杯都不同,在春天喝茶的时候或许会有人和我一样在想“人在草木间,苦与乐刹那,浮或沉,缘或劫,拿起看破放下,听日落,闻风语,一品,二悟,三心澈,人生如是,一壶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