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 寒士展欢颜
——平和县“有其屋”扶贫工程调查
作为省定重点贫困县,平和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安居工程的部署要求,启动“有其屋”扶贫工程,将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居住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日前,记者前往长乐乡和芦溪镇,了解平和推进该工程的做法和成效。
租购赊调并举
因户精准施策
何以谓“有”——贫困户情况各不相同,四措并举才能精确有力,确保他们的住所“从无到有”
长乐乡联胜村,穿过一条不久前曾因连日大雨塌方过的土路,我们来到村民罗炳忠正在修建的新家。而按照“有其屋”工程的标准,这个五口人的家庭原来是没有“家”的。
“这一家属于无房户,原先的房子是借邻居的一堵墙简易搭建的,一家人睡在三片木板上。”村干部罗顺昌说,“有其屋”工程一启动,村里头一个就想到叫罗炳忠来申请。
“我得了重病,我老公得了尿毒症。”女主人罗锦绣说,家里的三个孩子两个在上大学,如果不是“有其屋”工程,建房是不可能的。
乡干部黄志聪介绍说,目前长乐全乡“有其屋”改造对象78户,动工率达71.8%,其中12户无房户已全部动工建新房。
但不是所有帮扶对象一开始都乐于接受帮助,如传统客家建筑是三间联排,有时三家住户不都是危房,怕邻居动工影响自己;有的家庭则因习俗怕动工影响运势。
“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我们采用租、购、赊、调‘四字诀’因户施策。”长乐乡党委书记吴映红说。如特困危房户罗江西需新建房屋,但他一点钱也拿不出。联三村干部就帮他从亲友那凑钱,为他从建筑队担保赊账,还协调土地在他门前修路连接村里的主干道。
“他担心没钱,我们就想尽办法帮他,让他有房子住。”吴映红说,近年来乡里还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在帮贫困户解决居住问题的同时,帮其自食其力,促其早日脱贫。
两公示一公告
严把对象关口
何以谓“其”——“其”即对象,多轮核实、换村互检,确保对象真实可靠,让最需要的人受益
“有其屋”工程的实施对象是农村贫困无房户和危房户,对无房户的帮扶有新建、购买、安置等方法,其中建房面积控制在55平方米以内,预算5万元,原则上自己承担20%;危房户每户修缮补助则不超过1.5万元。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便要求在推进过程中严把对象精准关,让最需要的人受益。
芦溪镇党委副书记杨绍文介绍说,自“有其屋”工程启动以来,镇村干部便迅速行动起来,完善组织机构,分岗定责,进村入户逐户核实,明确对象类别,并按县里的要求进行至少7天的“两公示一公告”。如今该镇“有其屋”工程对象23户均已动工建设,5月底可全部入住。
在长乐乡,在多轮核实后,乡里还实施包村领导、工作队及村干部换村互检,对别村已公示的名单进行再一轮实地核实并照片存档,及时调整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确保帮扶对象真实可靠。
“乡里还专门为贫困户设计了《扶贫台账动态管理表》,详细记录每户的家庭信息和致贫原因,以及‘有其屋’的进度和成效。”吴映红说,这样既能因户施策,也让每个帮扶对象接受帮助的原因和成果都有据可查。
改造制定标准
列出项目清单
何以谓“屋”——“八个有”,有完整屋顶、入户门、窗户、卫生设备、水泥地板、基本厨具、基本卧具,墙体有抹白灰
在芦溪镇东槐村,因高位截瘫丧失劳动力的陈永成过去独自一人住在土坯房中,房子因年久失修,早已成了危房。接受“有其屋”工程帮助后,下个月他便能入住新房。“终于有了一个家,台风来了也不用麻烦别人,四处搬来搬去了。”陈永成说。
据了解,平和县全县有贫困无房户261户,危房户652户,截至本月中旬,已有一半以上的帮扶对象开始动工建设。
平和农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有其屋”工程的改造标准是实现“八个有”,即有完整屋顶、入户门、窗户、卫生设备、水泥地板、基本厨具、基本卧具,墙体有抹白灰。在与扶贫对象商量后,镇村干部会按照这些要求,确定修缮的具体内容,列出项目清单,然后请专业人士估算并审核修缮所需资金。
“以前家里那种环境,女儿都不敢带同学来家里。”长乐乡葵山村村民杨金厂说,到下雨天,家里屋顶就漏雨,只能拿锅碗瓢盆接。
通过“有其屋”工程修缮,杨金厂家内外墙体抹灰加固,屋顶得到修葺,一间屋子还铺了瓷砖。“这些瓷砖是一户村民建新房剩下来送给他的。”村干部林进明说。“家里有个像样点的环境,女儿也变得自信了。”杨金厂说。
“乡里帮我把房子修成这样,我很高兴。”即使需要翻译才能听懂杨金厂的客家话,但从他脸上大大的笑容,我们也能感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