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好护士
——记平和县长乐乡卫生院护士苏敏
“人要活着充实有意义,就得给自己确定目标,为人民群众服务;10年来,卫生院里的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意义,再苦再累也值得。”平和县长乐乡卫生院护士苏敏感慨地说。
耐心沟通赢点赞
长乐乡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处,与广东省大埔县、龙岩市永定县相连接,是平和县、乃是漳州市的最西部。长乐乡卫生院设在乡政府所在地,服务区域辖9个村,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人。
2006年6月,苏敏加入长乐乡卫生院队伍,负责院内公共卫生保健、护理、妇幼保健、产科、预防接种等工作。苏敏出生于平和县东部南胜镇,从小接受的是闽南话方言,而长乐乡地处该县边远西部山区,全乡村民主要以客家话方言为主,只有极少数村民会讲些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初到长乐乡卫生院工作,苏敏面临语言交流的障碍。2007年7月新农合惠民政策开始实施,当时卫生院只有4名员工,除了工作任务重,她还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学习当地的客家话,这样才方便与病人沟通、交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苏敏不仅很好地完成了院里交给的任务,还学会了客家话。虽然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障碍,毕竟可以与病人有了准确的交流。
如今,苏敏除了出色地完成护理、公共卫生等工作,还能讲好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受到同事的认可、老区人民的点赞。
用心工作获好评
“要是没有苏敏的贴心照顾,细心护理,我现在肯定会留下后遗症的。想起那时候的疼痛,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我真心地感谢有这么一个好姐妹,”患者朱秋香说。
原来,当时朱秋香在漳州市某医院分娩,由于当时医生的疏忽大意,手术后外面的伤口好好的,可是里面的伤口却化脓。出院后回到长乐老家时,朱秋香每天都疼痛得吃不下饭。在一次产后随访时,苏敏了解到朱秋香的情况,及时询问病情,通过一段的细心护理,在苏敏的照顾下,朱秋香得以痊愈。
长乐乡村民陈小芳,由于产后宫缩痛,一开始打电话给苏敏,因为痛得受不了,在电话里就一直哭。苏敏在电话中尽心安慰,并交代要尽快到卫生院治疗。经过苏敏的精心照顾和治疗,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完全痊愈了。
从参加工作以来,苏敏除了承担护士值班工作,还承担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妇幼保健及叶酸的发放和宣传等。为更好完成叶酸的发放,并做好育龄妇女的随访工作,苏敏紧密联系乡村医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被当地的育龄妇女亲切地称呼其“贴心小姐妹”。
10年来,苏敏主动承担期春节值班工作,为的是能让外乡的同事能够安心回家过年,也为了回乡的打工人员和该乡群众能过好安全健康年,苏敏都没有回去娘家陪父母亲吃年夜饭。十年如一日,每年都在坚守着工作岗位。“只要乡亲们健康、快乐,我就心满意足了。”苏敏高兴地说。
妇幼工作一直是公共卫生项目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完成妇幼工作,苏敏进村入户指导保健员开展工作,只要一发现有孕妇及高危孕妇,第一时间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孕妇宣传5次免费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随访,并温馨提醒做好产前筛查,健康宣教,产前准备等工作。长乐乡地处山区,山路崎岖,主要交通工具还是摩托车,风来雨去,苏敏从不叫苦,对孕产妇的产后乳房胀痛、产后子宫收缩痛、新生儿肚脐问题等,苏敏都耐心地一一检查、指导。
精心计划上台阶
10年来,苏敏牢固树立了“想病患所想、思病患所思,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护天使和贴心人,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榜样。
苏敏坚持以新知识、新技能为导向,始终以永不满足的心态加强理论知识,拓展业务技能。她深知要想做一名好护士,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地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基本技能,她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参加工作以来,在加强业务知识的同时,始终不断增强自身政治修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讲党性原则也讲工作原则,切实做到了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对局里、院里安排的工作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落实,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加班加点或临时调班时她更是主动请缨。尊重领导的同时,更注重与同事搞好关系,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经常与同事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或发现,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快乐与忧愁,养成了主动帮助同事、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形成了与领导、同事的工作合力,有效推动了自身工作和科室工作的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得到组织认可的同时,苏敏同志亦发感觉到了肩上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把领导和组织的认可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坚定不移履行好护士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