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语堂喝一杯家乡茶
林语堂喜欢喝茶,他曾经写出许多有关茶的妙论,诸如“茶须静品”“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以及著名的“三泡论”:“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等等,一个喜欢喝茶、善于喝茶的林语堂闲适走来。
对于喝茶,林语堂在《茶与交友》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两篇文章里比较集中地阐述。林语堂曾经说过“我以为从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地有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这把茶捧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不讳言“在饮料方面,吾们天生是很节省的,只有茶是例外。”“至于饮茶一道,其本身亦是一种艺术。”“饮茶的通行,比之其他人类生活形态为甚,致成为全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特色之一。”正是这个原因,于是在中国各处茶寮林立,相仿于欧洲的酒吧间以适应一般人民。至于喝茶的地点,不一而足,是在家庭中喝茶,又上茶馆去喝茶。喝茶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或则独个儿,也有同业集会,也有吃讲茶以解决纷争。”至于喝茶的时间,也不确定“末进早餐也喝茶,午夜三更也喝茶。”
林语堂认为,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休闲,而且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特色,而且喝茶不致有毒害的后果,除掉少数的例外。在这里,林语堂把笔直接写到了家乡“像作者的家乡,有喝茶喝破了产的,不过喝茶喝破产是因为他们喝那十分昂贵的茶叶。至于普通的茶是很低廉的,而且中国的普通茶就给王公饮饮也不至太蹩脚。”不知道当时林语堂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喝茶喝破了产,给林语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这喝茶喝破产的家乡人,让林语堂对茶的概念不仅仅是小时候母亲常招呼过路的行人、樵夫到家里喝茶,而是有了不一样的记忆。但林语堂对家乡人的概念是普通茶却不普通,他说这些茶给王公喝也不会太蹩脚。
林语堂善于喝茶,他认为“茶叶和泉水的选择已为一种艺术。”,在《茶与交友》这篇文章里,他详细说明喝茶的环境,泡茶的程序等等。“茶炉大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郑重地煽着炉火,注视着水壶中的热气。他用一个茶盘,很整齐地装着一个小泥茶壶和四个比咖啡杯小一些的茶杯。再将贮茶叶的锡罐安放在茶盘的旁边,等水已有热汽从壶口喷出来,谓为将届“三滚”,壶水已经沸透之时,他主人就提起水壶,将小泥壶里外一浇,赶紧将茶叶加入泥壶,泡出茶来。”这样的茶就可以喝了,这一道茶已将壶水用尽,于是再灌入凉水,放到炉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以上所述是我本乡中一种泡茶方法的实际素描。”林语堂对家乡泡闽南功夫茶的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如果不是非常了解,林语堂无法如此详尽地介绍功夫茶。泡茶,已经潜移默化,浸透到林语堂的生活。
也不仅仅是泡茶的程序,“最好的茶是又醇又和顺,喝了过一二分钟,当其发生化学作用而刺激唾腺,会有一种回味升上来,这样优美的茶,人人喝了都感到愉快。我敢说茶之为物既助消化,又能使人心气平和,所以它实则延长了中国人的寿命。”
林语堂不仅仅是泡茶的形式,还从家乡茶的意蕴,在一杯杯喝茶的时候,娓娓道来。看了林语堂喝茶的文章,很想能超越时空,拉林语堂一起泡茶,喝一杯家乡茶,畅谈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