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07期>正文

平和最早生土楼——延安楼 楼牌形制十分罕见

作者:黄水成 游惠艺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6年01月18日

本报讯(黄水成 游惠艺 文/图)在鳞次栉比平和县城的大街小巷上,竟出人意料地“藏”有一座古老土楼,元月12日,笔者出于好奇前去探访这座土楼,一看,哇,不得了,它竟是一座明朝的土楼。

这座楼在小溪镇新桥村后巷自然村村中,名为延安楼。从楼外看,一座造型精美石头拱形门立在那里,“延安楼”三字格外醒目,难得一见的是,这座门楼二边还各有道侧门,三座门浑然一体,可见当年雄伟气势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如今两边侧门被两座后建小房子封堵难窥全貌。楼门上方多处楼墙已经损毁,杂木间生。走进楼内,一座方形土楼呈现眼前,但楼内各种乱搭建猪圈、小房子占据大半空间,加上年深日久没有维修,已不见当年热闹景象。

平和县志记载,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为平和迄今发现的最早生土楼,楼为正方形,每边长40米,墙厚1.5米,全楼共有18间,楼高3层。楼内林阿姨回忆说,这里最多时曾住有140至150人,如今还有几户人家住在楼内。“以前楼内非常整洁,夏天时,常有大人小孩在楼内天井石板上睡觉,非常凉爽。”

据统计,平和共有近五百座土楼。平和县博物馆馆长杨征介绍,他和有关专家考察过该楼,觉得延安楼除了历史最悠久外,最具文化价值当数它的门牌坊——该牌坊一半嵌于延安楼夯土墙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4.49平方米。花岗岩石牌坊结构,面阔三间,四坡雀顶。坊通高约4.8米,宽6.1米。横额楷书阴刻“延安楼”,落款“万历癸未年绍虞建”,匾两侧各阴刻明代人物。“大门做成牌楼式,一半嵌于土墙内,为土楼中较为罕见的形制,明间为拱门,门浮雕石门簪,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杨征说。

采访中,楼内张大叔几位住户表示,希望乡亲们和相关部门都来重视这座最早的土楼,好好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