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99期>正文

守住“责任田”,管好“一片天”

作者:■黄荣才 林国信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11月23日

 

——平和县县乡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成效显著

近年来,平和县着力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在全市先行先试,率先试行县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新模式,推动县乡医院一体化管理。2006年5月,平和县委、县政府选择地处两县交界、覆盖人口较多的安厚中心卫生院为试点,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重点帮扶,联手共进,加以改造提升。在前期通过输入管理、技术、人才、设备等“输血”方式,以提升托管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中后期通过内涵建设、人才培养、完善机制等方式,提升托管基层医疗机构自身“造血”功能,从而达到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卫生院并发挥辐射作用,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工作目标。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2013年5月,原漳州市卫生局、平和县政府决定再由县医院试行托管九峰中心卫生院,由县医院委派一名班子成员兼任卫生院院长,实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医院双重管理。托管后,有力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破解了村民在乡里看病不放心、到城里看病不方便的“两难”窘局,各项业务量稳步提高,群众就医满意率达98%。

 

硬件设施大步改善

2005年底,平和县宣传卫生系统领导在对安厚、九峰等几所卫生院进行调研时,发现它们的生存状况普遍不容乐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专此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决定选择人口覆盖较多的安厚卫生院进行试点,由县医院托管,并出台相关政策。2006年5月11日,安厚镇投资25万元的卫生院通往镇区的水泥路贯通;5月12日,安厚分院正式揭牌。安厚分院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投入了近100万元,改造完善硬件,包括添置医疗设备,增加办公桌椅,改善办公环境。这仅仅是开始,九年多来,安厚分院的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加强对基础设施、病房楼等的建设,2006年改造道路和环境;2008年对医院内部道路等进行硬化,环境改造,建专家楼;2009年建住院楼;2013年对原有的两层门诊楼扩建到五层。如今安厚中心医院有医疗业务用房6569平方米(其中病房4763平方米,门诊1806平方米),导诊台、候诊椅、服务窗口等设施齐全,全院绿化面积达4326平方米,占全院总面积42%。同时,安厚中心卫生院先后购置了比较先进的生化仪、彩超机、电子胃镜、12导心电图、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除颤器、胎声监护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建成全市首家数字化规范化预防门诊;九峰中心卫生院从2013年5月起,加大了对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新住院楼的装饰力度,于当年底投入使用。2013年8-10月,投入23万元,征地1302平方米,征用位于医院病房后面,产权属于九峰镇城中村的果园,用于建设医院职工周转宿舍。托管以来,按照逐年投入的方式,共投入100多万元,加强九峰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医院规模。今年,计划投入240多万元用于医院参与全漳州市示范乡镇卫生院竞赛活动。

内部管理日臻完善

人才是关键。县医院选派副院长赖林俊兼任安厚中心卫生院院长、副书记陈荣秋兼任九峰中心卫生院院长。托管初期,县医院选派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医护人员到卫生院药房、财务科、医务科当中层管理人员。每个月,县医院都委派一批10多人的队伍,由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带队,到受托卫生院进行一个月的“传、帮、带”。人员组成既有医生、护士,也有财务、行政,每批侧重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提高诊疗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理、健全财务制度等,以此分批地对分院的相关工作进行加强。派化验、彩超、x光、胃镜等资深医技人员到卫生院一对一帮扶。除了日常一对一的帮助,下派人员还利用晚上或周末,对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每次也是侧重一个方面,凸显针对性,每批至少培训一次。受托卫生院派医生到县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为期3个月至1年不等。县每年都加强对安厚、九峰医护人员的配备力度,目前安厚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66名,医生28名;九峰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47名,医生11名。托管一定时期后,县医院会根据实际相应改变做法,除了院长等派驻外,其他则实施巡诊、查房、帮扶、定期不定期讲座等各种措施。

制度化工作的关键是建章立制。托管后,院长把县级医疗机构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基层,通过建立各项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管理,彻底扭转过去的松散状况。两个卫生院都开设有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内科、儿科、外科、中医科、骨伤科、妇产科、麻醉科、口腔科、五官科、眼科、康复科等15个科室,设有5个医技科室:彩超室、生化检验室、电子胃镜室、X光室、12导心电图室。此外,根据每个医生的执业资格进行定岗,确定他(她)的执业范围。建立起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会诊制、病历书写规范化等十几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逐步使其走上一个真正的医院管理轨道。从4个层面下达考评指标,实行100分制综合考评,把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与运行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医德医风、服务态度与医疗安全进行量化评分,实行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及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既体现多劳多得,又打破了单纯的经济指标考核与平均分配的管理方式。认真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特别是执行《实时工作考评制度》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从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评在规定时限内每个人的工作实效,考评结果做为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依据,对考评结果差的实行延缓晋升、缓聘、降聘、解聘等处理,使医院医疗质量大幅度提高,确保医疗安全。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县卫计局纪检监察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医德医风的监督检查,杜绝收送红包等一切不正之风。在门诊大厅,拒绝收送红包的警示牌放置在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弘扬社会正气。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健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流程更趋合理,群众就医更加方便顺畅,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医院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历史新高。

托管成果效益可人

在安厚卫生院住院部三楼,笔者和患者张江海攀谈,张江海是安厚镇田径村人,前几天因为老是眩晕,到医院住院,根据病人的要求,医生建议他到市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颈椎增生引起,张江海就回到安厚治疗。“在这里治疗,离家近,照顾起来方便,费用比较节省”。这也是安厚卫生院建立“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具体病例。不仅如此,周边的大溪镇、国强乡和临近的云霄县马铺乡、诏安县官陂镇等地群众也来安厚看病,九峰中心卫生院可辐射长乐乡、崎岭乡和广东省大埔县,如今这两个中心卫生院可辐射30多万山区群众。日渐提升的诊疗服务,吸引了众多患者走进安厚、九峰卫生院,就近医疗不仅方便,而且节省费用。卫生院通过建立方便、快捷、有效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收治的患者通过该通道,能迅速转到县医院及以上医院会诊、检查、救治或做大型手术,病情稳定后转回收治的受托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县医院派出专家跟踪服务;县医院将受托分院作为医疗和康复的前哨,引导居民在受托卫生院首诊,分流病人,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受托卫生院诊疗,将危重急症、疑难杂症送到县医院诊疗,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用“一级医院的价格”享受“二级医院的服务”,实现“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大病到县医院、康复回卫生院”的目标。

 

 

 

安厚、九峰中心卫生院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对医疗信息、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政策、卫生健康常识、医德医风建设等进行高频率宣传。并将县医院专家坐诊的时间向群众宣传,方便群众就诊。不断提升的整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受托卫生院成为本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延伸服务周边区域的群众。

经过时间检验,县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老百姓、医院自身、医院职工等多方人员从中获益。重生后的安厚中心卫生院令人耳目一新,景观石、绿化树、各种花草焕发无限生机,散发美的韵味。就医院自身来说,安厚中心卫生院一扫过往的疲态,各项业务量稳步提高。2013年以来每年业务总收入都超过1200万元;2015年至今,门急诊1.03万人次,比增18%,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完成从上级医院转回的住院病人数占出院人数的6.3%,实际开发床位70张,病床使用率104%,住院人数2200人,比增18.6%,收入700多万元,比增21%,全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漳州市示范卫生院建设竞赛中荣获第二名。九峰中心卫生院,门诊量跟托管前相比增加了26.5%,住院增加了31%,特色科室逐步建成,中医科室门诊和妇产科门诊量大幅增加,增幅分别达到85%、66%。

设施完善,管理规范,业务提升,患者方便,群众满意,县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会走出一条便民、利民、惠民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