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91期>正文

明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品茗议县”的故事

作者:◎赖赣平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9月28日

 

明正德年间,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奉朝廷密旨征剿闽粤边境贼寇,平息了以詹师傅、温火烧等为首的贼寇后,欲让九峰长治久安,以教化山民,防御山贼死灰复燃,一时想不出一个“长治久安”的良策来。有一天,王阳明想起此间一乡老,年近六旬,名叫曾敦立,此人德高望重,颇有心计,于是就带着几位随从和漳州知府钟湘、南靖知县施祥亲自登门拜访曾家,稍事寒喧之后,阳明先生便以实情相告,以求良策。曾敦立笑而不答,只是斟了满满一杯茶敬上之后,才说“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杯茶请御史大人喝了”。阳明先生说:“茶水满杯,未便饮之”。敦立便再拿来一个空杯,把刚才敬上的一杯斟得满满的茶倒过一半,分成两个半杯。王阳明是明代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一经敦立指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敦立也遂将九峰河头陂曾、朱、杨各大姓民众以及乡老林大俊、儒生张浩然等长老一致倡议“添设县治于大洋陂河头”的想法告诉他,王阳明喝完茶,便立即告辞。回到营房,便连夜给明皇帝写了一折奏疏,在奏章里他慷慨陈词,说明立县治的重要性建议和主张。

乞于河头中营处所,添设县治、引带汀、潮、喉襟清宁、人烟凑集、道路适均、政教既敖、盗贼自息。

王阳明“添设县治”之奏疏,即于当年获朝廷准奏,建县治之初,曾敦立慷慨献出部分土地、室居,并积极迁移祖坟,还捐资帮助建设县城。此外,他还捐款以兴庠序,设书租以延师助学,种种义举,深得府、县嘉许,特为他建了一座“百岁坊”于九峰西门故居。

曾敦立(1464-1535)平和县九峰镇人,百岁坊,建于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为表彰乡老曾敦立倡议建县,钦赐七品冠带眉寿而建,石柱石坊建筑,巡抚王阳明亲题匾额《治建其功》四个大字,知府钟湘题对联:倡议建和城功迈八闽垂青史,出谋平饶寇泽合百世庇孙衫。

“百岁坊”于上世纪1958年被拆,现尚有部分石刻,而其后裔曾璋授职南京兵马司指挥使,所建华表犹存。

难能可贵的是,九峰曾敦立“品茗议县”的故事已载入史册,百年赞颂,流传至今,为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