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90期>正文

故乡有河似漓江

作者:◎罗龙海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9月21日

 

 

故乡在远离县城近60公里外的山区,地理区位的劣势使得即使同在一个县,也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个乡村的所在,在一些社交场合,经常会听到一些朋友说他还没有去过“长乐”。默默无闻的故乡!的确,故乡躲在深山之中,而且还是与广东比邻的边疆之地,可以想见它有多偏僻!想当年,老一辈革命先烈利用这里的深山密林与国民党的军队巧妙周旋,在20多年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始终红旗不倒,在上世纪的峥嵘岁月里谱写过一曲回肠荡气的革命之歌。这样一个拥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怎么可以被当今的人们所遗忘呢?!

去年秋天,我受邀请回老家采访家园整洁的新闻报道,从县城到九峰古镇是40公里的国道官九线,从九峰到长乐再走近20公里的县道秀秀线,路越走越小,印象深刻的是从老家联胜村村部到家园整洁点河贡头自然村的3公里村道,勉强称得上两米半宽的村道!水泥路才浇筑好不久。开过车的朋友知道两米半是什么概念,而且路就贴在山腰,内侧是石壁,外侧是悬崖!开车的是驻村书记,年轻的小伙子,速度很快,我坐的副驾驶位靠路的外侧,每一次拐弯我的心都揪到喉咙口上来:曲里拐弯的路边悬崖下面可是滔滔不息的韩江水系支流长乐溪!河贡头自然村很少有人光顾的,与我老家虽仅几步之遥,我也是第一次坐车来到。

幸亏偏僻,也幸亏路小,幸亏没有外界的骚扰,河贡头才保存下原生态的静谧,让我领略到小山村的处子之美!

一湾流水如玉带环绕着村子,河水极其清澈。一座约50米长的水泥桥横亘在小河上,负担起连接两岸的重任。这里原来是一个古渡口,靠木船来回摆渡两省的村民、客人。后来就有了桥。桥那头就是广东的地界,是一面直立起来的高山!桥头这边,几只竹排绑在岸边的竹林下。解下一只竹排,站稳在中间,挥动竹篙,晃晃悠悠撑向河心。河道平缓而宽阔,河水也不深,竹竿没水大约一米许,可以清楚看见河底的鹅卵石。撇下竹排下水,光脚踩着河底坚硬的鹅卵石,那种清凉,那种滑溜,那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带来的快乐和感动,瞬间漾满了内心。眼前河水清澈透明,望远处却如一匹绿色锦缎,像是上天不慎遗落下来的,在峡谷之间飘舞着秀丽的倩影。因为水色变绿,如不是亲自下河游泳,人们是不会知道水有多深的。三公里长的河道,上游较宽且直,下游接近广东地面的较窄较深且弯,水更深则绿更深。两岸是茂密的竹林,竹根部绕着不少塑料薄膜什么的,那是夏日洪水留下的印迹。高高的竹子向河流倾斜着身子,有几株的竹梢触及河面,似乎极力在挽留奔流不息的河水。竹林间时而百鸟齐鸣合奏,时而静默无声,时而凭空抛来一声清亮悦耳的笛鸣,振响两岸,久久回荡,鸟鸣入耳之际犹如一道清凉的细流在耳道中激荡了一个来回,那种愉悦的视听感觉由外而内,从头到脚,酣畅淋漓。走在岸边竹林小道,清风徐来,完全找不到秋老虎酷热的尾巴。抬头看岸边的山上,古松、梨树、板栗以及杂树错落其间,苍翠的显示凝重,深红的则在告示着季节的悄悄转移。此处不是画,胜似画,此处非漓江,胜似漓江,难怪有些前来调研的省市干部惊叹这里是“长乐的漓江”!

这分明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啊!驻村书记来自城市,他说,这是一块原生态的处女地,一年四季绿意盎然,花果飘香,有空携伴漫步岸边竹林小道,肯定会是心情如流水一样清澈,心灵如山光一样平静。是啊,如若得闲到此休憩游览,有谁能不心旷神怡?!轻巧的竹排可以带你体验水面荡漾的惬意,幽静的竹林下可以感受岸边垂钓的野趣,这里还是漂流爱好者的理想场所,如果跃入河中畅泳,那简直就是快乐的天堂。

这边,山是山,水是水,鸟鸣是真实的鸟鸣,如果山是乡村的风骨,那水就是乡村清丽的面容,而鸟鸣就是乡村欢快的心跳声!在这里,我见到久违的炊烟,青色的炊烟从黑色的屋瓦上徐徐升起,不急不忙的飘向澄澈的天空,我想,这应该就是山村的从容不迫的心态。由于液化气灶和电磁锅的普及,小山村除非碰上大事喜事需要动用大锅,人们是不烧柴的,炊烟升起的景象当然就难以见到。那一天的炊烟,就是为了庆祝山村家园整洁点工程竣工而升起的!山村里面,古老的樟树与新种的花草相伴,新盖的小洋楼与古老的宗祠、古民居相映衬,水泥路串联着整个小山村。几只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状似古代的金锁,房子低矮、布局紧凑而精致,房主人介绍,这几只老房子住过好几位将军级人物,只是当年都普通似寻常人。

置身这方净土,心不宁静是假的,眼不诧异也是假的!所以也怪不得外面的人不了解长乐,因为同为长乐人,仍然有许多人还不了解河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