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到工厂”
——中科南海在困顿中实现华丽转身
整洁的车间内早已摞满了刚下线的蜜柚果脯、软糖,流水线上的工人还在马不停蹄地赶制着新产品……8月11日,位于平和南胜的福建中科南海食品有限公司内,处处呈现出忙碌情景,他们正忙于生产一批发往杭州的订单产品。
福建中科南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今年4月重组的新企业,眼下正进行一系列的转型改革工作。“我们接手这家企业犹如对待一个虚脱而贫血的病人,需要我们对症下药,这半年是企业最重要的转型改革期。”公司负责人施先生介绍。
中科南海前身是南海集团,旗下拥有福建南海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公司成为省市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它的头上还聚集了“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等众多头衔,拥有71项国家保护专利发明,一度是民营企业大军中竞相追捧的明星企业。然而,到2015年初时,企业竟面临关停倒闭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经营理念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公司负责人施先生感慨地说。
中科招商集团是中国首家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专业管理机构,是家实力雄厚的大财团。早在2010年南海集团准备上市时,中科招商集团向福建南海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220万元,并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在南海集团面临倒闭时,中科集团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挑起重组企业的重担。
2015年4月,面对南海集团颓状,中科招商集团对福建南海食品有限公司以债转股的形式进行并购。公司重组后,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原南海集团负责人胡文星成为小股东之一。
重组后的中科南海依然面临资金断流、人才缺乏、产能不足、营销乏力等一系列困难,但公司迎难而上,从高层管理到车间生产调整,从债务承担到股权重组,从资金回笼到营销网络重建,公司打出一套组合拳。“首先要给人信心,公司出台好的政策,我们承诺承担全部债务,全面恢复企业产能;同时,转变过去从工厂到市场为从市场到工厂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这是困境企业重获生机的最好出路。”
施先生介绍说,传统的经营理念往往是生产出产品后再推向市场,这样容易带来过剩甚至滞销的局面;在电商时代,经营理念应转为“从市场到工厂”,即根据市场需要开展生产,实行厂销分离。根据这一理念,重组后的中科南海充分利用集团和自身优势,在短短两个月内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公司——漳州中科南海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并很快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现在我们中科南海,变成你有多少产能,它就能卖多少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公司销售要达到3亿元,企业要实现质的转变。”
除了理念的转变,公司在一系列的改革中,重点在增加营养、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全面加强技术改造,增加设备等硬件投入。重组以来,中科南海马上对果脯流水线增加离心机,以及自动包装机,提高产能,并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原公司的系列产品进行重新包装设计,找回消费者,延伸产业链。同时,组织力量,加快对原南海集团所拥有的71项专利发明进行开发,把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南海集团的家底是好的,仅去苦去涩专利一项就蕴藏无限商机,经过去苦去涩的柚子皮能生产果脯、果糕、果茶、饼馅等产品。果肉能生产果粒及榨柚子浓缩汁。果汁又是酿酒行业的一级原料。”施先生介绍说。
在人才管理上,公司从过去人管人转变为靠制度管人,出台好的留人政策,聘请职业经理管理公司,允许中高级管理人员购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并有相应的利润提成,这样一来,这些中高级管理人员就与公司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由此吸引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聚拢在公司旗下。
重组后的中科南海信心满满,他们已制定了眼前和远景目标,计划2年内在新三板上市,4年内在主板上市;计划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5亿元以上,第二年达3亿元以上,实现扭亏为盈。平和是个农业强县,蜜柚和白芽奇兰茶是该县的主业,眼下正在全力打造蜜柚深加工产业链。中科南海有更深远的打算: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后,计划在平和县内新建一个福建中科南海食品有限公司,并整合平和县内农业型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产业链,进入主板上市。
而眼下正是平和琯溪蜜柚采摘上市前夕,为了实现今年公司收购鲜果1.3万吨深加工原材料、卖出鲜果1万吨的目标,鲜果加工车间的工人们摩拳擦掌,已经提前调试好设备,准备迎接鲜果上市。看到新公司转型成功后重新扬帆起航,原南海集团老总胡文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以前没爹没娘,全靠自己,现在有中科做后盾,南海有希望了。”
记者手记: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让一艘搁浅的大船再次启航需要机遇,正如曾经的南海集团由此赢得转机。
中科南海前身——南海集团曾经是一家风光无限的民营企业,在茫茫的企业大军中,它揣着71项国家保护专利发明,头顶众多光环。然而,正是这样一家“明星企业”却不幸陷入濒临倒闭的泥潭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毋庸置疑,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经营理念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必然会跌跟头,南海集团正是吃了这个亏。
多年来,南海集团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坚持“从工厂到市场”,这种单一的扩张带来的结果是产品与市场的严重脱节。从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说,离开市场的生产是盲目的,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
“穷则变”,急需转型的南海集团最终实现了重组。当重组后的中科南海亮相后,它通过对市场的精准把脉,及时调整方向,把过去的“从工厂到市场”,转由市场逆推到工厂的理念上来,实行产销分离,根据市场走向调整生产方向。
“变则通,通则久”。正是这次转身,使一家眼看要垮掉的企业,在艰难中赢得转型升级良机。它还通过组建自己专业的销售公司,出台政策广聚人才,增加设备投入提升产能,加强技术转化开发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步伐,使企业重焕生机。
南海集团走从工厂到市场是一条传统的经营之路,中科南海却选择从市场到工厂的逆向经营方向,在困境中艰难转身实现质的转变,这给众多正在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