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87期>正文

朱县令彭溪识奇兰

作者:◎卢岸川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湖南武陵人朱景英任福建省平和知县。朱县令字幼芝,解元出身,“雅尚文章,诗歌自娱,与(平)和士实有斯文之契”(《平和县志》)。一天晚上,朱县令梦游一处山村,仿佛似故乡桃花源。第二天早晨,邀请诗友游友夏、朱象乾二位举人到县署中叙话,谈及梦中之事,问平和可有桃花源否,游举人答道:“距县署三十里有彭溪村,风光与武陵桃花源相似,或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县令甚是欢喜,约二位诗友作彭溪之游。

第三天,朱县令一行三人乘轿至彭溪山口,舍轿步行,只见此间一道幽谷,风光殊佳,复行数百步,仿佛进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境界:“······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三人行到井边社,村人听说县令驾临,争相邀请至其家。朱县令正当口渴,便说谁家有好茶便到谁家。村人共推满叔公家的茶最好。

满叔公世代种茶为业,请得县令到家中,好生欢喜,敲火烧水,忙个不停,待到水滚时,从内室取出一只玲珑锡罐,倒出茶叶些许入孟臣壶中,滚水一冲,满室顿时发出兰蕙般的芳香。朱县令暗中称奇,待看到杯中茶水,清澈杏黄,饮后忽觉滋味醇厚,齿颊留香,乃开声叫好,问:“所饮何茶?”满叔公笑着说:“此茶世间仅有一株,每次采制,亦不过一两。”说后,便邀众人到屋后山间看茶丛,只见崖边长着一株茶树,枝繁叶茂,茶叶芽梢呈白绿色,确实与众不同。朱县令再问:“此何茶种?”满叔公答道:“天生奇树,尚未有名,今日有缘,县老爹茶是吃了,何不命名传世。”

朱县令沉思片刻,说:“此茶清香浓郁,鲜美回甘,尤其兰花香味奇特,饮后口齿留香,确是茗中佳品,再看茶树芽尖有白色绒毛披露,乃嘉树矣,取名‘白芽奇兰’。如何?”众人拍手称好。

天快晚了,朱县令一行别过彭溪村民,临行赠言:“奇兰好茶,只你我几人消受,人间哪得几回闻?实是可惜,可否移栽培育,广而植之,让白芽奇兰茗香四海。”

满叔公回话:“县老爹所言极是,我们村里人也有此意。”

诚如朱县令所言,时隔不久,彭溪村移植白芽奇兰茶成功,逐渐扩种,先是彭溪一村,后推广至崎岭、九峰、长乐等乡。数百年间,白芽奇兰茶声誉日隆,茗香四海。此是后话。

再说朱县令返回县署之后,意犹未尽,口占五绝一首,以载盛事,诗云:

潇洒九和岭,春山半是茶。

彭溪佳胜地,堪把奇兰夸。

诗中,“九和岭”指平和县九峰、长乐、崎岭三乡。彭溪村在崎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