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70期>正文

我县有位清朝“全国劳模”

作者:朱英林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5月04日

 

本报讯(朱英林)近日,笔者在坂仔镇和平村十尖山脚下看到,林氏后人正在隆重祭祀铜壶林氏第十三世赫赫先祖——林艺。林艺,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全国劳模”,200多年来一直为当地人所敬仰。

在林艺的墓碑上,笔者可以看到上面镌刻着“显考迪功郎谥潜文林公墓”字样。据查,“迪功郎”是明清时代由朝廷册封的正八品官名。清朝改革皇帝雍正帝在登位时,就颁布了垦荒造田、兴修水利等多项重农务本的新举措。为了在农民中树立楷模,雍正帝要求各州县每年必须在各乡中举荐一两个德高望重的老农,由皇帝钦加特授他们八品顶戴,即相当于现在的推荐“全国劳模”。

据了解,林艺在年轻时有着丰富的农作经验,不仅自己创下一份偌大的家业,还指导乡亲们丰产增收,并捐赠了一大笔钱粮,资助建造九和书院。平和县志载,林艺“朴懋勤俭,敦本笃伦,力田间事”,且在两次的饥荒年度“倾囷赈饥,焚券不索偿,修路造陂,行者德之”。

雍正乙巳年,古稀之龄的林艺被封为“农官”,成为了我县历史上第一位“全国劳模”。在林艺的影响下,他的四个孩子也勤劳致富,事业有成,并处处为乡亲们谋福利。如今200多年过去了,但作为我县第一位“全国劳模”后代,林艺的子孙不忘先祖训诫,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