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8期>正文

微型党课:让“党的好声音”传遍基层

作者:黄水成 周家庆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2月09日

本报讯(黄水成 周家庆)“大家加把劲,争取在春节前把水泥路打通啊!”这是近日笔者在平和县国强乡凤山村看到的热火朝天筑路场面。“村班子的改变让村民们热情高涨,大家主动投工投劳,都想在春节前完成最后2公里村小组水泥路”凤山村党支部书记陈生福说。

一直以来,凤山村都存在班子软、队伍乱、群众散等诸多问题,是平和县闻名的上访集中村、矛盾复杂村和换届难点村,上下离心离德。一条路在嘴上说了几十年不见动静,自从乡党委下派乡财政所长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仅用几个月就实现了,这一切还得从平和县的“微型党课”讲起。

为彻底改变凤山村落后现状,平和县除了调整党支部书记、配强配齐凤山村“两委”班子外,还从转变村干部和村民的观念抓起。2013年,县委组织部把“发展和改变”为主题的“微型党课”带到凤山村,强化了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把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统一到推动凤山村发展这一根本方向上来,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该村掀起一场“聚民心,议发展”的旋风,硬是把一盘散沙拢起来。通过内强筋骨,外树形象,推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走上正轨。仅2014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推行村代表议事、老党员参事、理事会理事、监委会监事的“四会一体”村民自治模式,采取“支部搭台、群众唱戏”形式,充分运用“微型党课”的宣传教育效应,在全村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3项,筹资70万元,硬化村道2.5公里。解决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进村水泥路硬化问题,向上争取资金对进村主干道拓宽改造,方便百姓生产与出行,村民主业蜜柚也卖出了好价钱。“这条路困了我们几十年,如今通车了,我们百姓的心也通了。”村民陈明瑞说。凤山村的蜕变得到漳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凤山村的“由乱变治”只是“微型党课”取得成效的缩影之一。从2011年开始探索推行“微型党课”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以来,平和县借助“微型党课”载体,把“党的好声音”传遍了千家万户,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

提起“微型党课”推行的缘起,那是2011年10月15日,平和县坂仔镇民主村发生了因征地问题组织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其中竟有3位党员参与,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平和县高度重视,上访事件第二天,平和县委组织部立即联合县委党校开展调查研究,得悉这样的“尴尬”局面,与各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匮乏”有直接关系。经过充分准备,当年10月21日,县委组织部在民主村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结合生动的案例,围绕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协助征地拆迁、维护发展大局时如何发挥应有作用这一主题,对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微型党课”。

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型党课”一开锣,就在该村引起了强烈反响,识大局、顾大体的党风得到回归,许多党员当场表态,要带头落实建设征迁任务。后来,虽仍有部分村民因征地问题再次上访,却没有一名党员参与,参加党课的党员还主动地做起亲友的思想工作。

“微型党课”在民主村的成功“试水”,让平和县组工干部尝到了甜头,顺水推舟在全县开展“微型党课”上山下乡进百村活动,及时地给全县党员“补课”,见缝插针地把党的好声音传遍全县每个党员心头,讲党性,当合格党员在每个党员心头响起,亲民为民的好作风在日渐回归。

该活动还在2012年平和县村级组织换届中一显身手。山格镇铜中村历来是换届选举的难点村,每逢换届选举总是剑拔弩张,县委组织部适时将“微型党课”送到选举大会现场,开展“重温誓词、再学党章”等活动,排除干扰,激活党性意识、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从来没有像这次换届选举这么顺利,不争不吵,就选出我们的带头人,咱村今后发展有希望。”村民林甘泉说。“微型党课”伴随换届的每一个村,全县256个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都取得圆满成功。平和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据笔者了解,2011年以来,平和县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广泛开展“赛课”活动,筛选精品课程,广泛开展“微型党课”下基层活动,不断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和实效性。先后开展“微型党课”上山下乡进百村,“微型党课”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宣传十八大精神,以“微型党课下基层、联系群众促发展”为主题的践行群众路线宣讲,以及当下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巡回宣讲等四届系列活动,受到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至目前,共举办微型党课357期,参训党员3.26万多人次,覆盖率达93.5%。“微型党课”已经在平和县这块红土地上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