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7期>正文

记忆之竹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2月02日

 

去林下林场,在百竹园,看到竹的集合。楠竹、凤尾竹、佛肚竹、大箭竹、毛竹、紫竹、斑竹、龟背竹、淡竹、苦竹、绿竹、麻竹、长枝竹等等,眼花缭乱。原来百竹园的竹子已经够多,上网一搜,据说全世界有竹类70余属1200余种,我国竹子有39属500多种,多得出乎意料,令人咋舌。看到绿竹、麻竹、刺竹、长枝竹等叫得出名字的,宛如在异乡茫茫人海中看到几个熟人,凭空增加了许多亲切,很想拉着竹枝摇摇,握手一般。

竹有散生、丛生和混生之分,不过更愿意的是看到竹枝摇曳、枝干修长。风一吹,沙沙作响,别有一番韵味;也有竹竿起伏,苗条少女舞蹈一般,诗意萌发。这时候,想起的不会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忧虑敏感,更多的是林语堂“竹叶飘飘打在船篷上”的诗情画意,恍然听到苏东坡在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行走百竹园,看到熟悉的竹类,有对上密码的亲切。绿竹儿时常见,常是生长在河边或者房前屋后,枝干不大,笋特别清甜,总能卖出好价钱。竹枝捆扎,成为扫把,不敢期冀扫天下但可以先扫一屋。每年春节前除尘,总是由孩子们负责,拿着镰刀割下竹枝当除尘的扫把,挥动之下,屋子里清爽干净。绿竹常常有喜庆的成分,那就是谁家要嫁女儿了,会包个红包,找到竹的主人,连头带梢,完整地挖一棵绿竹,当拖青竹。婚礼时候,由媒人扛着,行走在婚礼队伍的前头,类似于古代官员出巡的“回避·肃静”牌子。拖青竹会放在新郎家的屋顶,在相当长的时间昭告这户人家的喜事。拖青竹一般不大,只要顺溜,枝叶繁茂就可以,不过如果主人对媒人不够满意,就会挑大的挖,而且把竹头挖得很大,让媒人劳累,赋予惩罚的色彩。婚礼盛行拖青竹的时候,大多是走路的,远路没轻担,连头带枝叶的竹子分量不轻。现在大多用车,老长的竹子不方便,许多就改了,用一棵大蒜代替或者找一棵很小的竹子,象征性而已。长枝竹竹节更为细长,柔韧度极好,适合剖成篾条,补席或者编织箩筐。看到篾匠把长枝竹精细地剖成篾条,蹲在地上,用小小的篾刀前引,另一只手顺势推进,篾片听话地前进,竹席中的缺漏之处顺利地补上,旧物换新装,稻谷就不会滴漏。或者看篾匠编织箩筐、米筛等竹器,篾条在篾匠怀里舞蹈般跳动,柔顺听话。长枝竹因为长,适合当竹竿,有一片长枝竹林,门口的竹竿就常换常新,好像家具是新的,多少有光荣感。邻居需要竹竿,同意砍一两根,就是不小的人情,有时候足以让人反复念叨感谢多次。麻竹则是大块头,笋大,竹子也粗大,适合当建筑材料,搭个建房竹架或者蘑菇架。记得当年种蘑菇,用拖拉机载回买的麻竹,搭菇架的时候,累得腰酸背痛。

许多时候,吸引目光的是与众不同。龟背竹很容易就进入视线,它的茎似竹节,幼叶是心脏形,老叶却深裂,脉间穿孔如龟背状,故名龟背竹。看到一枚枚龟背竹的竹叶,好像一只只乌龟栖息在枝干上,别样的风景。五色竹则以颜色引人注目,竹竿从头到脚呈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犹如画家用五彩笔自上而下画过,极为美观。形状好像毛竹,只是竹枝较为细短。看到赤竹子,学名是什么不得而知,枝干只有拇指大小,金黄色,质地比较硬。儿时老家屋后有一丛,很不喜欢,因为这竹子好像没什么用处,做不成竹器,长不了竹笋,唯一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调皮,被大人就地取材,从这丛竹上折了一条竹枝,差点来顿“竹枝炒肉丝”挨顿鞭打,吓得够呛。唯一的好处,这种竹竿很适合当钓鱼竿,大小刚好,不易折,砍一根,用大头针弯一枚钓钩,欢乐许多儿时岁月。如今看了,金黄色的竹竿印象特别深刻。

边走边看边听竹子的故事。毛竹以武林高手的侠士姿态出现,竿高直,坚硬,径大20厘米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丢弃路边,加工之后,即将腐朽化为神奇。更为关键的是毛竹奇特的生长习性。毛竹在种植期前五年看不到长大,纹丝不动。到了第六年雨季到来,它竟以每天1.8米左右的速度向上急蹿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27米高,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而且在它生长的那段日子里,它周围方圆10多米内的其他植物停止了生长,等到它生长期结束后,这些植物才又重新获得生长的权力。其实,毛竹前五年并非不长,只是方向不同,向下和左右生长。它的根向下生长了近五米,方圆拓展十多米,形成庞大的根系,同时“侵占”了周围植物的根系生长空间,非常霸道,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在第六年雨季地面部分爆发性生长,可谓厚积薄发,或者说一鸣惊人。看到毛竹,想到许多武林高手,开始武功平平,掉到深渊或者误进山洞甚至吃错什么东西,后来拥有绝世武功让人景仰或者敬畏。还有产米竹,每株竹子能长10到20个穗子,每穗大约有12粒米,竹米外形像燕麦,成熟期与稻麦相同,磨成的粉跟面粉差不多,可以做面条、馒头、包子等,香甜可口。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蒙古拉大森林里,有一种能溢出美酒的竹子叫酒竹。想喝酒时,就砍一些竹回去,削去竹尖,插入酒瓶内,不到一个晚上,瓶里就会盛满浓度为30度左右的白酒,味道醇厚,清香可口。这种竹,在中国常有出米洞等故事对应。北美洲有一种电竹,人畜都不能靠近它,一靠近它,便会全身麻木,甚至会被击倒。

逛一圈下来,满脑子都是竹子,知道的,不知道。想起来的,听说的,恍惚看到各种竹子在眼前摇曳,风情万种。这时候,更多的记忆就是老家的竹林,是味蕾里竹笋的诱惑,是晚上在竹林用气枪打麻雀后煮麻雀粥的回味;或者就把竹叶拢在一起,烤地瓜或者芋头吃,嘴巴黑了一圈,相互比划着嘿嘿地乐。当然,竹林也会成为我们的游乐园。三五个小伙伴聚在竹林,追逐奔跑,或者站在高一点的地方,拉住竹子的上半部,把竹子弯下来,挽成一张弓的样子,然后突然松手,竹子弹回去,击打得旁边竹子的叶刷刷作响。或者在竹林里抓笋龟,曾看到勇敢的孩子把笋龟用竹叶烧了来吃,据说味道很香,但我们大多是把笋龟当成玩物。

竹林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走进视野,勾起许多回忆。在林下,享受一场竹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