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7期>正文

我们一同走过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2月02日

 

平和正兴学校七年(1)班 黄 飙 指导老师:朱育芬

故乡,与我一同走过如歌岁月,从出生到现在,我已走过了十余个春秋,时常在心头萦绕的就是故乡——故乡的山,故乡的稻田,故乡的河流,故乡的人,都成了我的指向标,我记忆深处的宝藏。

回到故乡时,若是春天,我便去采风、踏青,故乡的春天,一切都在长,处处是绿草红花。儿时的我,被这活力所感染,便到田野里奔跑,嬉戏。到河边,则经常会看到两个老头儿坐在木椅上,拿着自制的钓竿,开始之时,他们用一口浓厚的带着乡村气息的嗓音谈笑着,渐渐声音微弱了下去。春风拂过他们被时光刻出道道沟壑的脸庞,使他们额头上的皱纹略微地舒缓了一些,忽的又皱紧起来——一条鱼游到了钓钩近处。两位老人面含笑意地对望一眼,鱼看了一会儿,咬了其中一个钓钩,便被捉了上来,其中一个老头大笑:“老李,这回是我赢了。”他们在那一刻,似乎变得不像是乡野之人,更像是隐居的博学之士,在世外桃源享受生活。故乡的春,陶冶了我的品性。

若是到了夏天,又是另一番景象。农田里到处是劳作的乡亲。一把把镰刀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稻子纤维断裂的刷刷声响彻田间,田里到处是人影,他们都忙着收割水稻。放眼望去,到处是成捆的水稻。大人们割水稻的速度极快,眨眼之间,一块地被割了大半。烈日当头,他们棕黑色的皮肤上泛出豆大的汗珠,滚落在他们日夜耕作的土地上。小孩们也不闲着,百密一疏,大人们总有遗落的零星稻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都在田野里拾稻穗。故乡的夏,铸就了我的筋骨。

若是在秋收之时回去,故乡就显得有些萧瑟。这时适合去爬山,采果。我通常会先去竹林。秋风萧瑟,即使站在翠绿依旧的竹林之中,我感到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原野苍茫。有的竹子已经枯死,存活着的,竹节翠绿的外衣也换成了苍绿色的大衣,不时有大雁成行地从我的头顶掠过。田里此时也变得荒芜,只留下成片的稻茬儿。不远处,一只松鼠急匆匆地从树上跳下来,叼起一颗栗仁,望了我一眼,三两下又逃走了。四周寂静,只有阵阵秋风,卷起些许落叶,飞在空中,忽地又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之中。故乡的秋,滋润了我的心灵。

若是冬天,故乡并没有银装素裹,而是一改往日的宁静。冬收过后,一场又一场的社戏,让村庄变得热闹非凡。外出的乡亲逐渐回来,年的脚步近了,街上多了一片地摊,到处都是十足的年味儿。仿佛一阵喧哗,年就到了,四处是鞭炮声。我们忙着走亲访友,收压岁钱,乡里的村民纯朴,热情,到处请客。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到商店里买成盒儿的“蜘蛛炮”,到处乱放,女孩子们就上街买些新鲜小玩意儿。四处都有人舞龙舞狮,街道热闹非凡。有些人觉得俗,但我却觉得美,故乡的冬,培养了我的情怀。

故乡,与我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