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另类童年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心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1518年奏请设置平和县,被称之为平和之父。与很多人相比,王阳明的童年可以说得上是十分“另类”,似乎昭示着他一生里注定不同凡响。
王阳明的“另类”得从他的坐胎说起。明宪宗成化七年七月,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孕了,预告着王家将迎来新的一代人。一时间,王家上下被无名的喜悦充盈着,郑氏也马上被当作宝贝供了起来,喜咸喜淡,要甜要酸,家里人都尽心尽力张罗着。到了成化八年五月,郑氏已经怀胎十个月,算算日子马上就要临产了,王家人早早就跟接生婆打了招呼,专等着迎接这个新生命的降生。然而,五月份过去了,郑氏没生。拖个十天半月的,也算正常,王家人这样安慰自己。可是,到了六月底,郑氏依然没有要生产的迹象,家里人开始着急了。七月份,还是没动静,王阳明的祖母芩氏开始天天在祖宗灵位面前焚香祷告,而邻里也闲言碎语多了起来。八月份,日子显得更难熬了,王家人甚至开始怀疑郑氏腹中所怀是不是胎儿。直到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在经过郑氏长达十四个月的怀胎,王阳明才哇哇坠地,让王家人从深深忧虑和期盼中解脱出来。
说也凑巧,在王阳明出生的那天夜里,他的祖母芩氏刚好作了个梦,梦见“神人衣绯玉云中鼓吹,送儿授岑”。芩氏猛然惊醒,而这时王阳明出生的啼哭声已响彻王家。梦中神人云中送儿之事让王阳明的祖父王伦感到十分的惊异,为了暗合梦中之事,就给这个王家新成员取名为“云”。这个奇怪的梦也使得郑氏怀胎十四个月的负面影响,无论在家中还是在邻里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认为这是瑞兆,并把王阳明出生的那座房子称作“瑞云楼”。
但是这个梦境瑞兆带来的高兴没多久,王家开始被王阳明一个新的“另类”所带来的愁云笼罩着。正常孩子在周岁以后就会慢慢学说话了,而王阳明却五岁还不会说话,四处求医问药均无结果。王家是余姚显赫的文化世家,家里世代书声琅琅,人才辈出,王阳明的这个“另类”让王家人感到深深的失落。
一天,王阳明正与一群孩子们在家门口玩耍时,一位僧人刚好路过王家门前,见王阳明长相不俗,便上前询问他姓甚名谁。可是询问再三,王阳明却始终闭口不答。这时,王阳明的同伴告诉僧人,这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名字叫做“云”。僧人用手摸了摸王阳明的头,叹口气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即“云”这个名字把神人云中送子的天机点破了。王伦听说后,细细琢磨僧人所言,幡然领悟其中之意,便把王阳明的名字 “云” 改为“守仁”。说也奇怪,名字一改,王阳明竟然能说话了。
会说话后的王阳明,“另类”的天资也开始显现出来。一天,王阳明在家中突然兴致勃勃地背诵起文章来,而所背诵的竟然是祖父王伦以前诵读过的文章。恰巧听到王阳明背诵的王伦十分惊讶,就问他怎么会背诵那些文章。王阳明回答说:“闻祖读时已默记矣。”对于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其超强的记忆力令王家一家人又惊又喜。
让王阳明“另类”的美名远扬是他十一岁那年。即明成化十八年,任翰林院编修的父亲王华回到老家接王伦前往京城居住,王阳明也随王伦一起前往。
走到金山寺时,天色已晚,王阳明一家人便在金山寺住了下来。晚上,王伦在当地的几位老朋友闻讯赶来与他一聚。皓月当空,长江滚滚,良辰美景,故友相逢,此时此刻,理应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议现场赋诗以助酒兴,得到了大家一致响应。说来就来,其间友人们或以月表高雅脱俗之情怀,或以江抒暮年不已之壮志,抑扬顿挫,好不快意。轮到王伦时,可能是因为高兴喝了太多酒的缘故,平日里饱读诗书的他却不知怎的突然觉得毫无思路,作不成诗,好不尴尬。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王阳明赶紧为祖父救场,脱口赋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不过,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出口成章,且所作之诗诗境高远宏阔,意态潇洒,大家连连叫好之余又心生怀疑,是否为背诵他人之作。为了印证这一点,大家决定再试试他。看着此时的月亮悄悄躲在金山寺山房之后,有人提议让他以蔽月山房为题赋诗一首。没想到王阳明还是张口就来:“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一回,大家不得不佩服王阳明的慧心独具、才思敏捷了。当他们知道王阳明此时还没有正式上过学时,纷纷赞叹此孩“另类”,常人难及,日后必有非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