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56期>正文

大山里最后的客家手工榨油作坊

作者:◆林小良 王志晖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5年01月26日

在大机器生产的今天,传统的茶油制作手艺早已被机械所取代,逐渐被人遗忘,但在秀峰乡文田村的大山里,仍有一家人坚守传统茶油制作工艺。

冬天是山茶籽成熟的季节,趁着好天气,曾武城一家就忙活开了。曾家的榨油史已经有数百年,算得上是榨油世家,加工方法也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

山茶油是平和山区传统食用植物油,其历史源远流长。久居此地的客家人在山上种植山茶油用以压榨食用油。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传统制作工艺,这种榨油工艺比较繁细,包括采果、晒果、脱壳、烘籽、碾粉、蒸粉、包饼、榨油、过滤等多道工序。

晒茶油籽是整个压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村民会在霜降前手工采集油茶果,油茶果采摘回来后,经阳光曝晒至果皮裂开。果壳晒干后,要从中筛取油茶籽用炭火慢慢烘干。油茶籽经烘干、碾成茶粉,然后装进木甑放到柴火烧得正旺的灶台上。几分钟后,蒸熟的茶粉迅速倒入用稻草编织好的竹箍中,稻草包扎踩实,做成茶油饼。

经过包茶师傅一番忙碌后,一块块茶油饼踩结实了,便被摞在一起,进行下一道工序:榨油。包茶师傅将一块块茶油饼整齐地横放进主榨的榨槽内,用木枋挤紧,加入楔子后,联合两三个榨油师傅,荡起沉重的石头撞锤撞击楔子,金黄色的茶油就从榨河的槽眼缓缓流出来,一股浓郁醇香的茶油香扑鼻而来。

压榨茶油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操作流程看似简单,却需要体力和技术才能榨出高质量的好茶油。磨碾筛粉要细、水蒸火候合适、木榨及时功夫到位,哪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到出油率和品质。传统的制作工艺全部依赖人工,因此,每当榨油时,家里从小孩子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要参与到了这项工作当中来。

曾武城告诉记者,这种古老榨油榨出的茶油,因其原汁原味且香醇清亮的品质,深受大家喜爱。今年他家产茶仁一千斤左右,可以榨出茶油200多斤,早在压榨前就已经被人预订一空了。

曾武城介绍,茶油籽全身都是宝。食用山茶油可以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新鲜的山茶油对治疗烧伤具有独特的功效,就连残渣也可以用来洗头发、给小孩子洗澡。

过去在平和,手工榨油作坊随处可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榨油逐步替代了传统手工榨油工艺,这些手工榨油作坊便越来越少。“过去这样的榨油坊很多,但现在附近几个的乡镇就只剩下我们一家,手工榨油也比较辛苦,现在算是保留传统吧。”曾武城说。

城市化让年轻一代离开农村奔赴城市,机械化让人们有更为高效的便捷的榨油手段,传统的茶油制作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记忆里回味这一古老技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