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相伴
承诺孩子的话必须实现,我们买了一对鹦鹉送他,一蓝一黄,蓝的长得威武,黄的长得婀娜。从此,阳台的绿荫丛里多了一对雀跃的身影,宁静的家中增添了几分生机。
清晨时刻,最是欢愉,我们还在蒙眬的睡意中,就听到了阳台上婉转的晨唱,像轻盈的声声呼唤,呼唤我们起床;像一对温柔缠绵的新婚夫妇的吴侬软语,开启了家一天的美好时光。
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喜爱是三天的热度,尽管事先说好照顾鹦鹉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也满口答应,过后照顾鹦鹉的活儿还是落在当妈的头上。
关爱的程度会随时光的流逝渐渐褪色,对鹦鹉的关爱随时光的庸常悄悄淡化。冬日里,若记起,夜晚我们就把鸟笼拎回屋内;忘记了,就任由它们在阳台上接受寒风暖阳的考验;即使有时记得带回屋中,也不曾给鸟笼盖盖布,给鸟窝添添草,有时就放它在打开的落地窗前,任寒风灌进来,而浑然不觉得它冷。当你不再爱它,冷暖便不再相知,它在你身边只是可有可无的物而已!只是在白天听到它啾啾叫的时候,才想起,它在提醒我食槽中的粮食完了,该给它添食了!好在它会叫,否则像前几年养的乌龟,三天记得喂养,两天忘记喂食,加班忙起来,它饿昏了我也不知道呀!可怜的乌龟,无语!
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凌晨就听到鹦鹉不停地鸣叫,从未听过的腔调,超级难听,特别响亮,凄厉之至,令我至今无法忘却的声音,蜗在床上的我只是奇怪,不明就里。直到起床后到鸟笼边,感觉塑料制的窝中一只鸟尾巴朝外,始终没有动静,轻轻拽出来一看,天,凉凉的躯体,可怜的蓝毛毛,曾经威武帅气的蓝毛毛,在凄风冷雨的清明节的这一天死去了,丢下朝夕相伴的伴侣走了。谁说生灵无情,黄毛毛以它何等凄惨的哀鸣来诉说那天大的哀伤,来悼念它永别的亲人!如今,它静静地站在一边,眼睛定定地盯着身旁一动不动的躯体。它已经哀伤过度,无法哀鸣,只是目不转睛地看我如何处置它曾经的伴侣。我不忍多看蓝毛毛一眼,揪心地痛,是我罪过的虐待,才导致它过早地死去,我们一家是罪魁祸首。我和儿子把蓝毛毛埋在楼下的草丛中,愿它安息!
从此,对黄毛毛再也不敢大意,喂养定时,该换水时换水,该添草籽时添草籽,有时还给它添点额外的美味,热时防晒,冷时添暖。一个生灵以另一个生灵的死来唤醒人内心的良知。这让我联想到老家的婆姨们曾经提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对乡下的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子,儿子非常争气,学习好、考名牌大学、当官、官位节节攀升,同村人都非常羡慕二老,二老也以此为荣。儿子娶了城里的媳妇,把父母接到城里孝敬。儿子官大,客人多,应酬多,每每有狐朋狗友在家中海吃海喝,父母上不得台面,只是在角落孤零的份,眼巴巴指望着客人走后,二老可以吃好喝好。没想到结局总是儿子送走客人,自己也随客人走了,或者酩酊大醉到卧室休息了,老人家的感受他是不曾注意的。而媳妇总是在客人走后收拾餐桌,好酒好肉端进橱柜里,小锁“叮”一声锁上了。这样的日子如漫漫长夜,两个苦命的老人何时才有出头之日?有一天二老商量着,老头子紧紧地握住老婆子的手,说:“老婆子呀,我得先走一步,你才有享福的一天呀!”第二天,老头子自杀了。明白老头子为何自杀后的儿子如梦方醒,从此后真真正正地孝敬母亲,老母亲有了晚年的享福时光,而那是以她老伴的生命为代价的。
对蓝毛毛的愧疚,让我们学会了对黄毛毛的好。黄毛毛依然日日为我们送上歌声,只是歌声中多了一份寂寞。
有朋自远方来,带来蹒跚学步的孩子,特喜欢笼中鸟,放在大厅里看不够,满怀好奇地一次次把小手伸入笼中想捉小小鸟,吓得鸟儿吱吱叫。我家孩子看到鹦鹉被捉弄,心疼得不得了,他干脆把鹦鹉从笼中捉出来,想吓唬吓唬小小孩。怎么也没有料到,小鹦鹉被这瞬间获得的自由吓懵了,它哆嗦着,冲回笼中,紧紧地躲在角落方才觉得真正的安全,它早已习惯了笼中的生活,外面陌生的世界让它非常害怕。
有了这一次经历,我们不由得突发奇想,是呀,不让它到完全自由的世界去,难道不可以让它在家中这更宽广的天地里生活吗?让它试一试吧!与孩儿商量后,把鸟儿从笼中捉出来,放在大厅里。开始,它很安静地站着,渐渐地,它开始踱步,四处走走,到卧室里看看,到书房里看看,到孩儿的房间看看,到厨房里瞧一瞧,到卫生间里走一走,多可爱的鸟儿呀!这个家它呆这么长时间了,很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到了下午,它开始学着飞翔,扑腾几下,试着盘旋一圈,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多美丽的飞翔啊!可怜的鸟儿,有两年没有飞翔了吧!是否已经忘记了飞翔的翅膀!梦想起航的翅膀!踱步的鸟儿,盘旋的鸟儿,它又一次获得了我们的喜欢。晚上,它选择了在沙发的靠手边暗一点的地方低头睡觉,那是它安全的居所,多可爱的鸟儿呀!第二天,沙发的靠手边有了几滴鸟屎的痕迹,可是那一点儿也不臭!
第二天、第三天,它开始选择在墙角绿萝荫下的石头上休息,午休、夜里睡眠。多么会选择地方的鸟儿呀!绿萝、石头、鹦鹉,一道多么和谐的风景——鹦鹉创造出的独特的风景,少了其中的一种,就缺少了多少生气!聪明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