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茶文化与旅游的互动、交融
茶文化与旅游自古以来就是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相得益彰。茶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互动与交融,是因为茶文化有着神奇和美妙之处,同时也因其底蕴深厚而成为旅游的重要资源。茶文化旅游是近几年旅游业新崛起的新兴文化旅游项目。严格地说,茶文化旅游应该是旅游业中的一个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茶文化已成为旅游业亮丽的风景
多年来,行走在许多的城市和农村,最让我感触的是茶文化产物带来的念想和思考,茶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先来说说杭州和苏州茶文化与旅游的互动、交融。
“西湖双绝”抒情怀: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色绿、香郁、味醇;虎跑泉水天下第三泉,泉水甘洌醇厚、水质纯净。而龙井茶只有虎跑水才能泡出它独特的茶香,因此两者被世人合称为“西湖双绝”。
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西湖双绝”佳饮。伴随着悠扬的古筝琴声,一边是潺潺流动的虎跑泉,一边则是散发馨香的龙井春茶,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茶文化中感知千年虎跑情怀。在这里,一杯普通的“西湖双绝”50元,不喝,你会遗憾;一斤400元的龙井茶,不买,你会心痒。
品茶听曲醉游人:在游人如织的苏州七里山塘街昆曲茶馆,古色古香的店堂,古朴典雅的摆设,台上是莺声婉转,笛声悠扬,台下是低语品茗,啧啧称赞。台上演出的折子戏《游园惊梦》引起了许多茶客们的浓厚兴趣,除了部分来山塘街游玩的客人之外,这些茶客中的大部分都是昆曲迷。捧着一杯50元或上百元的茶水,听着这样的曲子,你会有何感想?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静下心来,聆听一曲恬淡温和、悠扬清雅的唱段,看那戏台上丽人倩影甩动如虹水袖渲染成一派姹紫嫣红地,别有一番风情。
杭州的山水和历史遗存孕育了独特的龙井茶文化,这不仅与杭州的休闲文化一脉相承,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杭州的茶文化与旅游业的亲密结合,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而昆曲在苏州进行多种表演形式的尝试,譬如在园林里唱曲,已经获得园林经营者和游客的广泛认同。昆曲进茶楼是苏州人一种积极的尝试,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提升了昆曲与茶的文化品位,实现了双赢。
在北京、上海、云南等景区,你也同样会看到很多运作出来的茶文化元素,那真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大众茶文化。而像陆羽、苏东坡等文人雅士,他们也能够在茶当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寻找到自己的天赋,甚至寻找到自己的认同,这说明,茶文化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表现。
如果说我们现在走得太快了,能不能通过茶文化让我们慢一点。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太燥了,能不能通过茶文化让我们静一点。通过茶也通过旅游的方式,将茶文化的内涵传播开,将茶文化的价值观进行一个知礼、识节的传播。我想,我们每一个从事茶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人不仅自己品尝到茶文化的醇厚滋味,而且能够为旅游业出点力气。
极具发展潜力的平和“茶旅”
平和,一块生机盎然、缤纷多彩的沃土,一方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家园。平和建县时间不长,近500年的朵朵浪花却也足以连缀成无数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白芽奇兰10.8万亩),年产量1.2万吨,毛茶产值7.3亿元。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农户1万多个,涉茶人员10多万人,涉茶产值近20亿。平和白芽奇兰茶产业已经成为继平和琯溪蜜柚之后又一带动平和农民致富的主产业。平和人正描绘着清新美丽的梦想。
多年来,平和县先后被评为“中国茶叶(白芽奇兰茶)之乡”、“福建省十大产茶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201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白芽奇兰”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7.94亿元, 2014年达到18.8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的20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居第十三名;2014年1月,白芽奇兰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6月,“平和白芽奇兰”在台湾成功注册,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在台湾注册的茶叶类地理标志品牌。2014年8月,在由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斗茶大赛暨中国最美茶乡评选”上,平和县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称号。
走进平和茶乡大地,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随处可见的茶店(馆)、弥漫的茶香、茶庄园,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柚都平和已成为众多爱茶人士的旅游向往之地,平和茶旅品牌悄然打响。但遗憾的是平和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如茶艺、茶俗、茶诗、茶书、茶画、茶旅游等还只是萌芽状态中,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没有很好体现茶文化深刻的内涵。
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平和县已在努力整合茶文化资源,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在三平风景区和灵通风景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林语堂文化博览园项目建设,建设闽南文化一条街30亩、温泉主题公园150亩(各式温泉浴池、度假休闲区、山地木屋、垂钓馆、茶楼、接待中心及相关温泉配套设施。);并完成林语堂文化核心区一期工程58亩(克拉克瓷艺术园、白芽奇兰博物苑、林语堂文化博物馆、闽南民间工艺坊、特色休闲广场等)。同时,重点加快平和大芹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区位于大溪镇,以“名茶、美酒、咖啡、兰竹”四大主题元素为核心,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集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福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福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计划打造一个平和版的“阿里山”。加快大芹山(名峰山庄茶庄园)综合提升项目、观音山旅游观光园提升项目和奇山茶场及官峰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推进旅游与农业融合,打造“四季田园”旅游品牌。
这些项目的逐渐建设和完工将为平和县的“茶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茶为本“旅”在“茶”中
茶旅如何互动、交融?茶是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也是最大卖点,要将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赏茶景、体验茶俗等贯穿于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茶旅一体化并非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简单结合,必须将茶业与旅游业相互耦合,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为内容进行一体化发展。要将茶园建设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出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局面。
茶业人文生态旅游就是茶旅互动、交融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将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如果我们锁定平和白芽奇兰茶茶业人文生态旅游,它将有助于白芽奇兰茶知识的普及和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来平和旅游的游客创造丰富的旅游内容,有助于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层次结合及共同发展。
平和白芽奇兰茶茶业人文生态旅游是白芽奇兰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行联合开发的旅游形式,其内容和形式建议如下:
(1)内容上要广博。其中包含白芽奇兰茶种植、制作工艺、保健治疗、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丰富、内容广泛。
(2)要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白芽奇兰茶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不仅具有很强的可参与性,而且白芽奇兰茶茶叶的栽种、采茶、制茶、品茶等都是参与性极强的旅游项目。
(3)融观光、操作、娱乐、购物为一体。具有既能让游人游览、体验、习艺、娱乐,又能购得自己的劳动成果。
(4)要有自然生态性和文化性。白芽奇兰茶茶业人文生态旅游使都市人回归自然,感受、体验茶农的生活,欣赏茶文明史和茶业人文生态旅游的内涵。
(5)要有创意。三平的圣水泡“国饮”白芽奇兰就有了“平和双绝”;在“语堂茶馆”欣赏林语花溪的“大茶壶”,那种“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意境便油然而生;在九峰镇的“王阳明品茗议县”茶室,你更有了穿越时空的茶文化感知情怀;土楼里品茶听潮剧,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6)要引入茶文化诗、词、歌、赋、书画等在平和演绎、展览,让中华茶文化在此传播,倾力打造“中国十大最美茶乡”。
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于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目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
大胆借鉴别人经验,全力开发自己的茶和旅游资源,两者科学互动、交融,我想不久后,平和县的“茶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