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32期>正文

铁匠曾凡辉:一把铁锤付一生

作者:朱英林 汤绍平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8月11日
 
 
        本报讯(朱英林 汤绍平)打铁,曾经一个热门的职业,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打铁这种职业逐渐消失,在山格镇新兴街一个破落的小店里,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却在坚守着打铁老行当,他就是曾凡辉。
         循着铛铛铛的敲打声,笔者来到了山格镇新兴街曾凡辉的打铁店,只见曾凡辉夫妇挥汗如雨、抡着大锤正在打铁。打铁铺的炉灶设在小店中,没有风箱,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只有最原始的小炉灶和木炭,在这条小街里,曾师傅的铛铛声已敲打了近二十年。
        17岁那年,曾凡辉进入当时的山格镇手工业厂,手工业厂主要以打铁、木匠等手工制造的农业工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工业厂虽然只有三十多个工人,在当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年代,打铁是个吃香的行业,谈到当时的情景,曾师傅脸上带满笑容。
        “以前还没有‘金鸡’牌锄头时,我们手工业厂生产的锄头非常好出售,农民要耕田,耕田就要用锄头。”曾凡辉说。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传统的打铁铺生意逐渐陷入困境,昔日手工打造,许多已被机械制造所取代。曾凡辉41岁那年,手工业厂倒闭,曾凡辉成了一个下岗工人,他自谋出路,选择开打铁铺。
        曾凡辉告诉笔者,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以前经常打锄头、打刀,后来让机器替代了,打铁铺基本没什么生意。可是他没有放弃老行当,街坊邻居有需要,不管是“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会开炉生火,煅烧锤打,还有人特意找他打造钢凿、撬棍、毛刀一类的专用工具。
        说起小小的打铁铺里,曾凡辉一脸的骄傲与自豪。曾凡辉说:“我坚守40多年的打铁老行当,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如今打铁行业生意冷清,也没有人要学,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自己真的抡不动打铁锤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