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童书市场火爆良莠不齐需“精挑细选”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传统在书店选书的购物体验,更多被代之以轻点鼠标淘书,而许多年轻父母也热衷在网上为子女挑选童书。“精装图画书买三免一”、“礼品童书五折封顶”、“少儿图书150减50”……每年五一、六一、国庆等节日,几大购物网站的“图书板块”便纷纷打出优惠折扣吸引“小读者”,为父母给子女的礼单上增添了一种方便实用的选择。然而,网购童书质量参差不齐,选购时也需擦亮眼睛。
年轻父母热衷网购童书
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如今年轻父母都有上网购书的习惯,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几乎不去书店,“80后”的杨先生就表示,“我经常在当当、亚马逊上溜达,价格优惠是一方面,读者的评论、编辑的推介、内容简介或者试读,都能让人很快了解这本书的优劣。送货上门,多方便!”对于新上市的系列儿童图书,细心的杨先生会选择先买来一本看,经他鉴别感觉不错再买整套。
“杨红樱的童话故事系列都非常不错。”利用微信朋友圈和QQ群,一群年轻父母相互交流孩子阅读问题,是记者采访中发现的新趋势。姚女士和廖女士就是其中一员,用廖女士的话说,在“蒲公英童书阅读福建群”里她就像一个小学生,跟群里的专家、家长们学习、探讨哪些书好,好在哪儿,怎么培养孩子阅读好习惯……她说,“经验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选书买书读书,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你是和孩子一同长大的。”
而姚女士经过朋友加入的微信“妈妈群”,除了互相推荐优秀的童书,还会交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选书一定要有针对性,你要传达给孩子什么,自然就会选择相应一类的图书。”姚女士表示,“当然,前提是你了解孩子成长到什么阶段了,如果孩子都五六岁还在给他(她)选择偏重图画的书,就太不负责了。”
网络童书市场良莠不齐
记者看到,在当当网、亚马逊网少年儿童图书板块,童话故事、四大名著、校园小说、安徒生童话系列、杨红樱系列小说保持着较高销量。但细心浏览,有些“不单纯”的儿童图书混在书海里,暴力、血腥的内容仍旧踪影可寻。如《查理九世》、《白日鬼呻吟》等,这类图书从封面到插图都充满着骷髅、尸体、凶杀等画面。记者随后来到超市图书货架上找到《查理九世》系列丛书,并翻阅其中的一本,看到“三个小伙伴不寒而栗,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吸血鬼尖锐的牙齿刺入皮肉中的血腥画面……”等渲染恐怖的语句。
一位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就曾因看恐怖书而深受其害。由于看恐怖书,孩子白天嘴里老是唠叨着“僵尸”、“吸血鬼”,晚上却吓得睡不着觉。“我真是又急又气,孩子对世界还没太多认识,这些内容完全就是一种伤害与误导。”
网友“金子小姐”跟记者聊起前两天她遇见的事,感到哭笑不得。“现在连小学生都看‘言情’了!”她有一次在路上看见几个放学的小学生,一路聊书上的故事,“跟我们当年看的言情内容、套路都一样,只是把故事背景从大学校园换成了小学校园,天啊,这都是儿童文学吗?”她说。
网售教辅书籍 挤占阅读空间
“考试”、“辅导”的招牌更是许多网上书店的“主打”,仿佛置身教辅用书的海洋。记者在天猫、淘宝、京东商城搜索发现,针对初中以下孩子定位的辅导、考试用书为主让人眼花缭乱,有幼儿英语、小学各科教材全解、小升初辅导练习等。数量仅次于教辅书的,是多种版本被冠以“小学生”三字的工具书,如标准字典、成语字典、反义词字典等。
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教辅书的确可以帮助解答,但也担心孩子会直接抄书上的答案。“教辅书不应算作儿童图书,它们挤占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也会令孩子产生惰性,依赖教辅书而忽视课堂学习。而且对孩子人文素养的提高、学识的积累没有任何帮助。”一些持批评观点的家长如是说。
网上咋选书,选啥书?
网上选书不容易,选好书更难。作为新生代父母的“80后”,为孩子网上选书买书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做法。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他今后的生活里,可能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孩子能读书当然是好事,但孩子在读什么书,这一点家长也同样应该关注。
有目的性。姚女士的女儿今年五岁,她为女儿选书的原则之一就是“按照孩子的年龄段”与时俱进。“女儿两岁的时候给她买《小熊维尼》情商EQ一套书,主要针对她这个年龄敏感期;再大一两岁就买经典童话故事书系列,《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认识些字了,就给她买《丁丁历险记》,她特别喜欢,这些故事都包含着真、善、美,女孩子读一读有好处。”和姚女士一样,廖女士给儿子买书,也会精心挑选。“他马上读小学了,我大部分会帮他买故事类的图书,比如《托马斯和朋友》这种情绪管理的读本就很棒,易读性强,能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笑着对记者表示,有时会“纵容”他看奥特曼、变形金刚之类的漫画书,“毕竟是男孩子,有阳刚之气还是好的!”
与火爆的儿童动漫图书相比,家长也可适当选购涉及人文、历史类、自然类书籍。“我们发现,那些在学校里成绩较优秀的孩子也都是广泛阅读、广泛涉猎,无论文史、理工、自然、科学什么类型的书籍都会去看。”市图书馆有关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