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8期>正文

一片闲心在茶壶

作者:◎王清铭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7月14日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不是英雄,也不指望自己能当个英雄,我的身旁没有滚滚长江,只有平静流淌的木兰溪,那东逝水浪花再翻卷,也不会把我当做滔尽的对象。

          壮怀激烈,引吭高歌,需酒;我不是鲁迅所说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无需用酒去点燃激情,引燃别人。我的嗓子也嘶哑了,只能偶尔有词没句地哼几句,自得其乐,浅斟低唱,这时候更适合斟一点茶,独自品味人生微微的苦涩和苦涩之中那淡淡的清和甜。

          有如酒的人生,也有如茶的人生,看你怎么选择了。举杯抬头可邀明月,但人生有时也得低头,让自己的身影投射在杯子里。可以在月明星稀时邀约很多人饮酒,但别忘了在月色阑珊时约上自己喝茶,品味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最好的杯子都是心做成的,斟茶斟酒,只要顺心适性就行。杯具和洗具,都是自己的,要与自己一道品尝。

         人生不能整天仰天长啸,血脉贲张容易引发高血压。即使人生清冽如酒,也不能整天对酒当歌,喝多了,伤肝。如果是借酒消愁,那伤的还有心,心中的块垒,酒浇多了,就成了废墟。

     宿醉醒来,昏天黑地,脑中的日月搅合一起,眼前金星直冒,这时需一杯茶,让日月星辰重新沉淀下来。解酒需茶,有时觉得还是一杯茶好,不伤肝不上脑不伤心,一杯清茶下肚,喧嚣沉静下来,心头的风尘平静下来了,脉管里的杂质也澄清下来了,舌头上还留点苦涩,清香已经冒出鼻孔,弥漫到毛孔里去了。唐代有个叫卢仝的诗人,还将这种感觉夸张为“两腋生风”。

         我收集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资料,比如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比如周作人先生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再比如于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但我不想多列举了,周作人素雅瓷杯,老家在闽南的林语堂用的是小巧的功夫茶杯,而我只想用自己的杯子喝自己的茶,品出自己的滋味和心境。所谓的文化,不就是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么?浙江“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龙井茶也罢,福建茶味甘滑、清香雅韵的乌龙茶也罢,云南红浓明亮、醇厚回甘的普洱茶也罢,我的文友还给我送来平和的白芽奇兰茶。我的杯子很小,但我只用自己的杯子喝茶,喝自己喜欢的茶。我有个发现,只要是好茶,我是来者不拒,兼容并蓄的。我想改动一下林语堂的另一句名言“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我要把自己的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我曾端详自己手上的功夫茶杯,上面有一行墨写的字“可以清心也”,当我转动杯子时,我惊讶发现这五个字有五种读法:“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五种读法揭示五种对待茶的态度,也就是五种生活状态和境界。我目前处在“心也可以清”的层次,还有点喧嚣聒我耳,浮躁扰我心,有点杂质蒙我耳目,一杯茶能让我暂时宁静下来,变得清澈一点。

         我的杯子很小,但我只用自己的杯子喝茶。已故的女作家三毛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香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那是三毛用自己的杯子品出的人生滋味和感悟;云南也有三道茶:第一道茶:称为苦茶,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第三道茶:称为香茶,因呈甜、苦、辣等味,故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这是云南人用自己的杯子品出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和人生境界。他们不能代表我,对生命我有自己的读法,我只用自己的茶杯喝茶,也只有我自己,才能品出自己人生的滋味和境界。

        很多的人生哲理说出来就变味了,仿佛搁久了的茶叶。能把茶说得头头是道的,是品茶师或者茶叶经销商。我只是燃沸自己的激情,然后在心壶里沏茶,再倒进自己的杯子里,我喝茶,只是喝一点自己的思绪和心境。说不出道道,也不认为是遗憾。

       现在我就喝着茶,在茶气的氤氲里想到了赵州禅师的故事。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与其高谈阔论一些别人的哲理,不如拿出自己的杯子,喝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