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应该注意调整情绪
作者:(作者:王永兰)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7月07日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医学上将夏季出现的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称为“夏季情绪障碍”。夏季情绪障碍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经常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人闹意见。他们自己也觉得头脑糊涂,内心燥热,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
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日子过起来好没劲。清晨的时候心境一般好一些,而到了下午和晚上,心境就开始变坏了,对工作、同事、亲人都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感情。
行为古怪。这种人经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并且用同样的做法去要求他人。他们听不得别人的反对意见,否则就会火气冲天,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
夏季情绪障碍的发生与气温、出汗、睡眠的长短、饮食不足等关系密切。当环境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日照时间过长时,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就明显上升。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人的睡眠时间、饮食量等都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避免出现“情绪障碍”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增加睡眠时间,可以利用清晨凉爽多睡一会儿。当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3摄氏度时,老年人就不要再进行体育活动了。研究表明,在高温的情况下,身体的代谢功能会自动增强,不需要再增加活动了,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俗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对于又热又长的白天,须客观认识,冷静对待,不要急躁不安,也不要贪吹空调电扇,不要贪吃冷饮,不要露宿卧地等,应利用夏日阳光多的特点,充分利用白天时间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培养机体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游泳于江河湖泊,避暑于海滨高山等等,无不对健康大有裨益。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抑郁恼怒,皆不利气机的舒畅,均非夏令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