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5期>正文

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作者:平和县文体新局供稿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6月23日
 
 
 
 
 
——平和县文体新局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不间断的文明古国,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国务院将每年6月份的第2个星期六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平和县是福建省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文物大县之一,地处漳州西南部,建县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与闽粤两省八县相连,素有“八县通衢”之称,为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地带。
   文化积淀十分丰富。早在8000至1万3000年的中石器时期,我县就有先人在这里居住、劳作、生息和繁衍。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92处,发现和探明平和拥有中石器时代削刮器和青铜时期的印纹硬陶文化遗址近百处;明末清初的古陶瓷遗址100多处;典型风俗古民居的生土楼近五百座(其中有“福建土楼之最”的庄上土楼和“最华丽的土楼”绳武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9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文物保护体系。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个(九峰镇、钟腾村),中国传统村落3个(庄上村、钟腾村、芦溪村),均占我市的50%。县文体新局管理的博物馆、周碧初艺术馆、平和暴动纪念馆等5个,馆藏文物5000多件(套),居全市第3位。
   文物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我县在短短几年的努力下,打造了名庙、名楼、名窑、名居、名村、红色遗址六张文化“名片”,即以平和城隍庙、三平寺为重点庙宇文化的寺庙名片;以绳武楼、庄上大楼为代表的土楼名片;以克拉克瓷为名扬的南胜窑址名片;以九峰镇、钟腾村为带动的名镇村名片;以林语堂故居、周碧初故居为依托的名居名片;以打响八闽第一枪平和暴动为主线的红色革命遗址名片。如今已初见成效,既丰富了我县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同时也吸引了各路投资商目光聚焦于平和,促进了我县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