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20期>正文

印象林语堂故居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5月19日

金华小学五年(2)班 黄颖琪    指导老师:李志斌

    读“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听“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每当感受着林语堂大师的伟大情怀时,我总是满怀期待能一览林语堂故居的风采。

    今天,我终于有幸一睹林语堂故居的景色。来到坂仔林语堂故居,迎门而入,一幅“道因时而立,理自天而开”的对联呈现在眼前,听导游介绍,这幅对联是林语堂为教会长老新房落成题写对联的复制品。

    林语堂故居的房间不大,墙上悬挂着翻制的林语堂故居及林语堂不同时期的照片,闪现大师成长的不同片段。房间角落,架放一把简单而又古拙的木梯,木梯通往林语堂的出生地——阁楼。可以想象,年少的大师就是凭借着这把木梯进出阁楼的。我小心翼翼地迈上木梯,木梯就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吓得我心惊胆战,生怕一上阁楼就会掉下去。

    到了阁楼,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个阁楼竟小得只能容纳一张带镜子的床、一个衣柜、几个小箱子和一张简陋的梳妆台。大师的儿时真令人不敢想象,一家八口挤在一间小阁楼中。想到这些,我不由自主地站在窗前,望着不远处的景色,仿佛回到了林语堂大师的儿时——他站在那扇小小的窗前,稚嫩的目光越过窗棂,和远处的青山对视,让青山走进血脉,造就了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

    林语堂大师从小就爱上了发明,大师喜欢科技发明的“怪念头”可谓常常有之。

    在林语堂小时候,那时,他便在老家的厨房后墙上凿了一个水槽,水打上来后倒进水槽,水就直接流到了厨房水缸中,可以免去提水绕行一周的麻烦。林语堂还为此得意了许久。透过一旁铭新小学教室窗户看到水槽,我便深切地感受到了林语堂儿时就体现出的聪明才智。

    长大后,林语堂大师还发明了自动充填牙膏的牙刷、自动发牌的桥牌机以及自动门锁。不仅如此,大师的科技思想还催化他做出一项重大的贡献——发明且制造出第一架中文打字机,对全中国人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更加充分体现出大师常常有之的“怪念头”。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转眼便到了离开的时间。回望林语堂故居,我觉得大师的文学修养,大师的做人风范,大师的科技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仿佛看到大师满脸笑容地说:“我是漳州府平和县人,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