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柚都平和>第16期>正文

走近林语堂

来源:柚都平和  编辑:周艺桂  日期:2014年04月21日
 
金华小学六年(5)班 陈妙婧 指导老师:赖艳辉
   在我的家乡平和,有一位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我对这位老前辈不太了解,只在报上看过他的简介,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坂仔参观林语堂故乡及纪念馆,让我有机会走近了林语堂。
   迎着微风,望着蕉海,我们来到了林语堂故居。在门口,我们看到了林语堂一家人的全家福石像,大家赶紧拿出手机、相机,拍下这栩栩如生的雕像。走进大门,我们来到了庭院,院中绿树成荫,树下有林老前辈家当年的石桌、石椅。这些景物让我仿佛看到了文学大师小时候在院子里刻苦用心地学习。
   我们首先走进了故居——一间“同”字形的小平房,红地砖,黑瓦片。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又一幅黑白照片。导游向我们介绍,林语堂1895年出生在这间小平房,父亲是个穷牧师,他从小受父亲、二姐和秀丽的坂仔山水影响,懂事时就热爱学习,有思想。看!那张照片上的小林语堂是那么天真无邪、充满智慧呀!
   走出平房,便来到了后院。导游又向我们讲述了古井的故事:林语堂小时候帮母亲打井水进厨房,可井和厨房门口离得那么远,怎么做更方便呢?语堂灵机一动,想到了好办法——在厨房靠井的墙上打一个小水槽,把井水从那里送到厨房,不就方便多了?想不到,林语堂那么小就聪明机智,真让人佩服!
   往前走几步,我们来到了从前的铭新小学。学堂中挂满了各位名人为林语堂老前辈题的字。那些陈旧的课桌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林语堂与同学们专心听讲的场景。我们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导游立刻发话了:“第二排第二个小姑娘真幸运,坐到了林语堂当年坐的座位!”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盈君,哈哈!坐到那个位置,说不定她的文学梦会成真哩!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学堂,进入林语堂文学馆。一入展厅,便看到了林语堂的坐像,他身穿朴素的长衫,手持一个别致的烟斗,看起来和蔼可亲。坐像右边的墙上,有两行字吸引了我:“两脚塔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幅对联一点也不假,要不这位东西文化的“混血儿”怎么会创作“世界两大语系沟通上的里程碑”——《当代英汉辞典》呢?
   之后,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二楼。二楼展示了林语堂各个时期的照片、文学作品以及根据作品拍摄的影视作品等。在那些介绍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林语堂大师的浪漫情怀和幽默风趣;那些陈列的文学作品,更让我们看出了老前辈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旅游接近尾声,我望了望周围的优美景色——水车、蕉海、溪水潺潺,宛如一副有声有色的山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养育了这位文化大师——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