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作工作报告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漳州实践中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作工作报告
漳州新闻网讯(记者蔡柳楠)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1月8日,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木荣代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市人大常委会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提出2025年工作任务安排。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扣中心大局,持续提升站位、对标对表归位、实干担当到位,全年共召开8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35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4次专题询问、2项满意度测评,颁布1部地方性法规,审议4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组织6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31项专题视察调研,全面完成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强思想强责任强服务
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学习研讨、举办读书班、讲授纪律党课、开展警示教育等,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落地见效,以严明的纪律护航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定坚决落实政治责任。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确保人大工作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向。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9人次。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全力以赴服务中心大局。紧扣“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和“三比一看”竞赛等全局工作,制定实施学习研究、一线锻炼、协调推进、会商报告、跟踪督促五项机制,参与11个工作专班,认真办理市委主要领导“点题”事项,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专题调研,全方位、多角度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进展。
关键词:高效能高质量高站位
以高效能监督推动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深入调研经济运行、政策落实等情况,支持政府落实“两重”“两新”政策,听取审议预算和计划执行、预算调整等报告,审查批准市本级决算、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券资金、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有效助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聚焦重点区域开展监督,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两园两区”和“五大枢纽”建设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调研督促“十镇百村典型引领、百镇千村共富共美”行动深入实施,听取审议检察机关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报告,开展民间信仰交流促进漳台融合发展情况调研,助力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聚焦重点产业开展监督,听取“9+5”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报告,调研科技创新、林业种业发展等情况,推动“三头六臂”建链补链强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督促“海上漳州”三年行动任务落实,助力加快打造新的增长极;聚焦重大项目开展监督,审查批准5批次129亿元债券资金安排方案,保障重大在建项目建设,调研督促“一城四区”同城同质和县城提级扩容项目,听取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着力构建监督闭环,增强监督刚性,提升监督质效。
以高质量立法维护法治。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加大立法计划项目协调力度,制定颁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审议通过海域养殖污染防治办法,审议立法条例修正草案、“漳州110”传承发展条例草案,开展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专题调研,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依法对10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有力维护法治统一。
以高站位履职支持改革。联合市政协开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专题调研,开展政务服务条例立法后评估和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报告,支持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动全国首创的市级工程项目网上中介服务统一市场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支持推动市属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优化形成“6+3”结构布局,提升服务保障地方发展实力。调研乡村整治、社区管理、城市更新等工作,积极推动破解乡村、社区治理和城市管理难题,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城乡品质。
关键词:聚共识拓渠道解难题
广泛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常委会立法、集中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定期联系服务群众,建言献策助力产业招商。健全代表建议办理全流程监督推动机制,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重点建议、及时听取办理工作报告、动态跟踪办理进展、开展满意度测评,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153件建议全部按时办结。强化履职服务保障,健全培训工作机制,与时俱进蓄力赋能,更好履职作为。
及时回应重点民生关切。围绕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民生事项,组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回头看。听取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调研推动探索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票决工作,选取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视察调研和满意度测评,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解决、“民生六位”加快补齐。听取审议2024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生态环境整治专项审计情况报告,开展水土保持“一法一例”、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深落细。
持续拓展有序政治参与。健全完善民主民意表达的载体路径,召开全市代表工作室建设提升推进会,推动全市384个代表工作室(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打造东山澳角村等示范亮点,在全省首创“人大代表+人民警察”生态警务共建平台,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朝闻天下》等栏目予以宣传报道。重点完善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立法“直通车”满载民意。丰富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扎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39件次。深入落实“双联”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主动联络基层联系点、走访代表。社会各界多渠道了解人大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人大更好依法履职。
关键词:抓纪律抓作风抓队伍
抓纪律强规范。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履职。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支持驻机关纪检监察组工作,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立行立改、防微杜渐。持续提升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机关办公经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报批流程,规范完善办文办会、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等制度,保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
抓作风树形象。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化干部作风“五不”问题专项整治和“一线看作风、多维识干部”专项行动,推动人大干部下沉一线、干在一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开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加强人大监督工作”课题研究,获省人大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一等奖,加强成果转化,促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抓队伍激活力。完善用好干部业绩档案,加强干部平时考核,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提升“学习、服务、执行、应变、创新”五项能力。围绕常委会年度履职重点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等主题,依托“漳州人大”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生动讲好人大故事。组织开展市人大系统主题书画展、读书会、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获评省级“书香机关”称号;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绩效考评、平安建设、社区共建和老干部工作,人大机关积极向上、富有活力。
新的一年工作任务安排
2025年,市人大常委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漳州实践中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
一、强思想讲政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大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贯穿人大工作的鲜明主线,按照省委、市委全会要求,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传承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确保人大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二、顾大局谋发展。紧扣“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参与工作专班,做好挂钩联系工作,持续完善人大服务保障市委中心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我市“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持续跟踪督促债券资金使用、政府债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调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工作。
三、严监督求实效。监督推进法治漳州建设,专题调研公安禁毒、行政检察、民事审判工作。监督强化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听取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检查漳州古城保护条例执行情况,专题调研文物工作。监督护航民生民利,组织房地产市场发展、民生类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和国防动员指挥所、社区(乡村)“15分钟健身圈”建设等调研,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强化监督工作闭环,组织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选取部分议题开展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回头看,规范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评议和任前宪法法律知识考试。
四、立良法促善治。修改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继续审议“漳州110”传承发展条例草案、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草案等,开展东山关圣文化史迹保护立法调研。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强化与高校合作,深化立法理论研究,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
五、接地气聚民智。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主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持续推进代表工作室(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票决工作。完善培训制度,精心组织人大代表履职培训,邀请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代表进行座谈。加强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健全督办落实机制,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