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一时”与“一直火”——印象半径乡村旅游开发的启示
乡村旅游曾经遍地开花,但是许多地方的景点由于体量太小内容单一、服务配套跟不上、或是处地偏僻后继乏力、缺乏沉浸式体验等等原因,仅仅“火一时”便即“熄火”。而作为一个蜗居在大芹山脚下的村级乡村旅游景点,印象半径景区开业10年来能够“一直火”在大众视野里,对山里山外乃至省外的游客保有“回味无穷”的吸引力,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的“旅游灵魂”。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黄金周,印象半径景区成绩斐然:接待游客2万多人,比往年同期增比提升5%。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的天然条件,大众玩得起的亲民消费,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的活动项目体验,这些重要的“三足”,撑起了印象半径景区之“鼎”。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基础。从平梅高速九峰出口下来,驱车不到20分钟便可直达景区,名副其实融入“闽粤1小时高速旅游圈”。在这里,进可以游玩与泰山齐高的“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退可以参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闽粤边陲古镇”、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立县”的平和县九峰镇,俨然是旅游圈的枢纽所在。源自高山的清清溪流,环绕景区周边的原生态森林,啾啾鸟鸣夹杂着泉水叮咚,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氤氲着四季花香,鸡鸣犬吠的农家风情,无不让从大城市赶来的游客感到新鲜有趣。正是看中家乡的天然旅游资源与发展潜力,本地乡贤曾清森才从大城市返乡创业,开发旅游景点,成为九峰镇乃至平和县打响乡村旅游的“第一炮”。如今,印象半径“炮声”不绝,绵延不断,且呈现越来越响亮的趋势,与曾清森审慎认真做好前期勘察规划分不开。
结合本地实际,活化山水是关键。幽静、清凉、小动物时来探访,印象半径景区依山而建的小木屋令人印象深刻。山上的健身路径、森林步道情趣盎然,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将小木屋相连成串。在此入住,夜观星空,晨听鸟鸣,诗情画意不一而足。山上的幽静与山下水的灵动相辅相成。沿景区2公里长的小河流开发漂流项目,原本白白流走的河水引进入景区,建设水上乐园和游泳池,还有趣味横生的捉泥鳅、捕鱼,都是小孩子乐翻天、逗引成年人回忆童年的活动项目,让人玩过了还想再玩,体验了还想再体验。在这里看不到大挖大建,只有顺势而为,稍加点缀,即成美景,比如梦幻水帘洞、虹彩滑道、竹林秋千,方寸之地充分利用。水面上激情漂流的笑声、河床上捕鱼捉泥鳅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节假日里,这里上演的亲子活动,将景区变成了欢乐的天堂。
实打实农家菜,乡土食材具特色。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出旅行,品尝地方美食是最动人心的一刻。印象半径安排的旅游菜品尽显乡土特色。山地散养的土鸡、番鸭,农家收购的农家菜和山上的野菜,河沟里野生的鱼虾,包括炖汤的中药材也是本地山上采挖的艾草、虎尾轮、佛掌榕等,这让吃惯了大棚蔬菜、饲料鸡鸭的城里人大呼“过瘾”。更有大锅柴火咸菜饭、咸菜猪下水、咸菜笋系列农家土菜,比起城市酒店里的饭菜价格更低廉,味道却更迷人。抓住了游客的胃,就能够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把游客留住,再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还能够把尚未来过的游客吸引来。餐桌上的美食,给印象半径成功加分,加深了游客的印象,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种养积极性,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山区群众的收入。可以说,印象半径景区将周边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体验大自然,体验乡村风情,体验乡土美食,正是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旅游之魂”,得到大众的认可,让印象半径拥有了一玩再玩的回头客,使之在乡村旅游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