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12月6日,星期四,农历十月二十九。欢迎收看《平和新闻》,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
1、云平高速公路玉和隧道右洞贯通。
2、我县首座人行连廊“侯山桥”完工投用。
3、县市容局着力打造绿化景观,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创建。
云平高速公路玉和隧道右洞贯通
经过建设者630多天的日夜奋战,云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的玉和隧道右洞12月4日贯通。
玉和隧道位于平和县崎岭乡,由中铁十六局第一工程公司承建,为双向4车道隧道,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其中右洞长2376米,左洞长2469米,是云平高速公路第二长隧道,也是控制性工程之一,于2017年3月进洞掘进,经过630多天的日夜奋战,实现右洞贯通。
针对该隧道地质复杂、含水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云平高速公路A7标段项目部制定了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加大设备、材料的投入,先后多次克服涌水、突泥等地质难题,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中铁十六局第一工程公司云平高速公路A7标段项目部经理 陈伟:玉和隧道右洞有三个破碎带,这个最大的破碎带是六十多米,围岩破碎,突泥突水,日涌水量达到一千多方。后来我们聘请省内的隧道专家,制定这个掘进方案,采取管棚(施工)、小导管注浆,堵水、抽水,结合这些方案,每天的进尺在1米左右,就是上下台阶,三台阶开挖。每天进尺1米左右,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抢修,终于突破这个最大的破碎带。
目前,玉和隧道左洞也正在抓紧掘进。
中铁十六局第一工程公司云平高速公路A7标段项目部经理 陈伟:我们左洞全长是2469米,目前剩余300米。进出口两个工作面在掘进,也在日夜掘进,在1月20号之前会必保贯通。
我县首座人行连廊“侯山桥”通行啦!
日前,我县第一座人行连廊——平和一中人行连廊“侯山桥”已经完工,正式投用。
12月5日,记者在西山路平和一中段看到,一座高7米的连廊呈“一”字形横跨西山路,连廊通体漆橘红色,显得亮丽大方;连廊的顶部中央写着“侯山桥”三个大字。平和一中校长张元祥告诉记者,这座“侯山桥”的设计理念与平和的“侯山宫”息息相关。
平和一中校长 张元祥:因为侯山宫是我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们在设计时,便融入了许多侯山宫的文化。一方面使桥梁的整体更加美观、大气;另一方面也为侯山宫文化的宣传助力。
据了解,平和一中人行连廊“侯山桥”是我县第一座人行连廊,主连廊净宽7米,总宽8米,长43.65米,道路预留净高4.55米,主连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项目总投资143万元,目前已正式完工通行。
平和一中校长 张元祥:人行连廊使用后,我们就把旧校门关闭,引导全校师生从连廊通过。一方面避免以往人车混行,大大减轻了(学校)安全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连廊使用以后,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连接在一起,大大方便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
县市容局:种树栽花 推进“创城”
连日来,县市容局组织工人对我县多处绿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推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
12月5日,记者在县城高南桥左右两侧的绿地看到,工人们正在栽种花苗、树木,有的挥锹铲土、扶苗填土,有的搬运苗木,现场格外忙碌。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一棵棵的三角梅、蓝花楹、桂花等树木、花草迎风挺立,把绿地装点得生机盎然。一眼望去绿草如茵,花卉品种繁多,树木郁郁葱葱,呈现出高中低的立体层次感,河道边、公园内市民尽享美景。
市民 陈先生:我经常出来散步,这几日我发现这里有了大变样,花草种了很多。在这里走都变得舒服了,现在感觉这边都变得更光明、文明了,越看越好,感觉都是变化,建设得非常好。
市民 蔡女士:都种上了三角梅很漂亮,有红色的、粉色的、白色的,各种颜色都有,这个城市变得非常美。
县市容局园林处主任 朱建华:为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县市容管理局对县城区全民健身中心、南山桥停车场、高南桥绿地、平和一中围墙立体绿化等道路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改造提升,这次改造提升的绿化面积近1.5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后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悠闲、娱乐的优良环境。
据了解,今年为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县市容局着力打造绿化景观,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共复绿裸露地5.8万平方米。
市级医疗卫生计生专家到长乐乡开展义诊服务活动
近日,漳州市卫生计生委、市扶贫开发协会联合组织市妇幼保健院、解放军第909医院、市疾控中心、市药具站、县卫生计生局、县扶贫开发协会等部门,共同组成医疗工作组,深入长乐乡联三村开展健康扶贫宣传服务月暨市级医疗卫生计生专家义诊服务活动。
活动当天,村民们闻讯纷至沓来。医务人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病情,免费开药送药,指导其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医务人员还给群众免费测量血压和血糖,免费分发常见病治疗药物并嘱咐好对症按量服用。现场,工作人员还为群众发放了疾病预防手册和健康扶贫宣传资料300余份,向群众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扶贫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活动共接受义诊医疗服务100余人,免费发放价值约10000元药品以及免费避孕药具及“四害”消杀药品若干,活动深得当地群众的好评。
秀峰:清代砌路碑 诉说一个烟草大王的善举
造桥铺路,泽被乡邻,一直是群众交口称赞的大善事,为了褒扬这种善举,群众往往会以立碑的方式纪念。在我县秀峰乡,就有一块立于清朝康熙年间砌路碑,当地人用这块石碑纪念一位“烟草大王”的铺路善举。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这块砌路碑位于秀峰乡秀峰村与福塘村交界的山凹口,尽管历经风雨侵袭,但碑面上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游峄生砌路碑记”。左上角落款已经破损一角,当地村民找到那块脱落的残角往碑上一拼,“康熙丙子年正月”的落款就显现出来。
秀峰村村民 游主明: 这个石碑是我们秀峰乡以前一个叫游三爷,游峄生当时铺古道时造的石碑,路从永定的上大溪到一直铺、铺到我们平和大溪,总长大约一百五十多公里。
熟知家族历史的村民游主明向记者介绍,游峄生是秀峰村游氏第十代先祖,因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人称“游三爷”。当时,秀峰以及周边地区家家户户都种植烟草,他就从事烟草买卖,生意覆盖龙岩永定和广东大埔地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烟草大王”。不过当时,秀峰北通永定和西往大埔都是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滑难行,行人要么灰头土脸,要么两脚泥泞。常年往永定和大埔跑生意的游峄生,除了自己深受其害外,也常常听到行人为此抱怨,于是,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他,决定从秀峰出发,在北至永定上大溪、西到大埔县之间,修一条石头道路,既方便自己经商,也方便大家出行。
秀峰村村民 游主明: 当时他是我们秀峰最有钱的人,当时为了做好事,方便大家就铺设这路。
但由于是个人修路,干起来远没有想象中简单。沿途动到个人利益的得协调,修路工人的物品,也时有丢失。不堪其扰的游峄生便立了一个规定,如果修路工具在哪里丢失,那么路就修到哪里。
秀峰村村民 游主明:当时他说过铺路的工具放在路边,不管修到哪里工具就放到哪里,不管修到哪里只要工具没被偷就修,被偷就说明不需要了。
结果,往西修到平和大溪,修路的工具不知被谁盗走了。因此,这条石头道路就到平和大溪戛然而止。虽然最终没有全线修完,但修好的道路却在之后的200多年里一直发挥着作用。
秀峰村党支部书记 游友国 :当时要去九峰、福塘从这里下去,都是石子路,要去崎岭、小溪走这条路,当时我是小孩子时出入都要从这路,当时这路都是石头,都走得非常光滑。
眼下,由于时代发展,昔日游峄生修建的石头道路已渐渐失去了功用,秀峰路段也因山地开发而被泥土埋没。但是,游峄生自发修路的故事,却在当地代代相传,勉励着大家发家致富后一定不要忘了造福乡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