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正文

龚克昌为平和灵通山作赋

作者:县旅游局 来源:平和旅游网 时间:2012-06-26
编辑:县旅游局 点击数: 字号:
        日前,中国辞赋史家、著名辞赋文化专家、汉赋学术泰斗——龚克昌莅临平和采风,作《灵通赋》一篇,并亲手书写。该赋将灵通风景区的特色与秀美风光抒写得淋漓尽致,更为灵通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信息。           据悉,“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介于诗、文之间,又更近于诗体,盛行于汉魏六朝,通常用来写景叙事。该《灵通赋》行文气势恢宏,一气呵成,旁征博引,清丽典雅。该赋从灵通之名始于其精气充盈纵横天地处落笔,广袤深远,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进而介绍灵通山的地质地貌,生动描绘了灵通山主要景点大佛、十寺、飞瀑、洞穴、七峰的奇山异水。同时,感慨于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盛赞了灵通的秀丽风光。通过对灵通山这一观光胜地的生动描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对灵通美景心生向往之情。   相关链接:           龚克昌,福建平和人,1933年生,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导,辞赋研究所所长,兼全国赋学会会长,中华辞赋联合会、《中华辞赋报》(后二者均在香港注册)荣誉总顾问。龚克昌系建国后大陆最早倾力治赋,最早出版肯定辞赋专著,最早专招辞赋硕士生、博士生的学者。1988年应美方邀请,到哈佛、斯坦福等五所名校讲授中国辞赋,讲稿被译成英文在美著名出版社出版。1990年,不花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在济南举办首届国际辞赋研讨会。1996年由上级指定率全国26人学者代表团赴台湾参加第三届国际辞赋研讨会。已出版专著有《辞赋研究》、《中国辞赋研究》、《全汉赋评注》等数百万字,其中有书法研究数篇。他是国内公认的辞赋研究界泰斗。   附《灵通赋》全文如下:           浩浩寰宇造物者安在吾国东南漳厦西陲平和域中有神山焉,名曰:灵通,灵通者,何其以精气充盈,上贯天庭,下抵地府,中护万民者也,惜先民莫知其异,或指为火枫山,只因山下枫林秋后漫山红遍之故,复因其山高大塞天而径呼大峰山,凡此种种,皆所谓睹形而遗神。及曾避居于此攻读之明大学者黄道周,大书:“灵应感通”,众方顿悟而共呼灵通。造物者之用心至此方得其佳口。           灵通之异,无乃上苍之精心搏作乎亿万年前,火山之神即奉命作法,当其鼎喷之时,南北一字排开,数点并射,已而铸就七峰,矗立直指云天,而其择取之岩浆,亦经心调易。上者为流纹岩,冷却后坚如磐石,风雨不动,笑傲天外;下则诸质杂揉,软硬互异,一经岁月侵蚀即分崩离析,洞穴连连,已而造就无数府地洞天,诸如猿洞、猴洞、蛇洞、伽蓝洞,尤令人骇异。传言此洞穿越南北七峰,绵延数十里,可隐伏千军万马。唐初曾被强人所踞,旋即成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练兵场所。灵通七峰之间,山高峰险,清泉四注,处处积水成潭,幽深莫测,潭中偶游出细如手指状,若片石之所谓山椒鱼,此物乃冰川时期遗类,仅存活于此处,昏暗寒冷之洞穴深水中,不可他徙,洵为天下奇珍。           游人穿越于诸峰之间,时见烈日高悬,碧空万里,忽飘来丝丝细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人们矫首遐观,忽睹半壁悬崖上有涌泉喷出,遇谷风抚拂而随心散落其中,又以灵通寺珠帘化雨最负盛名,传言游人若胆敢于此寺百丈悬崖前探身,捕得如珠细雨,必好运连连。           尤令人叹绝者,占据小帽峰顶部,高达三百余米,举世莫匹之灵通大佛头像,竟若天然生成,无任何人工斧凿之痕,而其额眼鼻嘴上下颚两颊等各部位一应俱全,且位置分布妥帖,大小比例合理,浓淡弥浅适宜,此佛经年于此笑迎游客,令人神驰。           灵通十寺多筑于天然洞穴之中,其中以灵通寺香火最盛,此寺藏匿于大帽峰下,一状若怒吼之雄狮,嘴里往昔攀登,道路险绝无比,时见危石侧立,势将滚落,又忽遇巨石挡道,顷将压来,或身临百丈悬崖,而时有堕落之虞,但一经矗临此寺,却似腾空一班,轻云浓雾,纷纷从身边飘过,俯看山下新荣水库,宛若径寸蓝宝石,村落如画,公路若线,车流似蚁,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概,令人飘然欲仙攀登之惶恐,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灵通七峰自南及北紧密相连,故东来河水只能蜿蜒绕山而过,或有发奇想者,特在大帽峰巨石上堑出“巨灵”两字,冀求河神极力推开诸山,让河水径直穿山而过,但这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灵通七峰亲似兄弟如铜灌铁铸一班,不可须臾分离。题者或深知此理,故将“巨”字无限缩小,藏匿于灵字笔划之中,明示河神藏头缩尾,不敢显形,可谓一绝。           灵通远离尘世,山高林密,百秽莫染,四季如春,实乃吾人游览观光之胜地、修身养性之奥区。                                                       2012年6月克昌赋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