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漳州籍的“顺天皇帝”林爽文(四)

作者:黄志耀 文/供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1-08-18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林爽文被逮捕的地方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黄志耀  文/供图

  乾隆帝调兵遣将

  常清无能被撤职

  话说黄仕简、任承恩被革职后,一天早上,乾隆帝就在京城颁布圣旨,令李侍尧任闽浙总督,总督府就设在厦门,以便对台湾军事指挥;福建总督常清改为将军亲临前线,驻扎台湾,全面接管台湾军务;让熟悉台湾事务的江南提督蓝元枚将军为参赞。常清将军接旨后心情十分紧张,理不出头绪,整整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第二天一早,他就向乾隆帝请求说:“臣请调广东兵4000人,浙江兵3000人,满兵1000人前往台湾。”乾隆帝准奏说:“只要能尽快平定这一股叛民,朕都依你。”于是,过了几天,常清就带领着近万名的兵马,乘坐着百只大船飘摇过海。

  常清一到台湾,却像缩头乌龟一样,成不了气候,首战就十分狼狈。据说一天下午,他带着清军准备攻打起义军,刚刚要交火,看见义军蜂拥而来,他浑身战栗,手不能举鞭,吓昏了。于是,他急忙转头策马逃遁,官兵看见主帅这么狼狈,也紧随向后逃窜。第二天一大早,常清就写奏派人迅速渡海回大陆,向朝廷告急说:“台湾起义军太厉害,而且人多势众,请朝廷再调兵马10000人。”

  到了乾隆五十二年三月,林爽文、庄大田的南北两路起义军,经过周密计划,再次联合进攻府城。南路的庄大田带着10万大军,浩浩荡荡沿着府城进逼,林爽文也派3000人马支援。

  话说南北两路起义军在对府城实行围攻十数天后,守城的清军看见起义军越来越多,开始有点绝望。一天下午,庄大田准备发动新一轮进攻,他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把府城拿下。这时,阴沉了很久的天空,终于下起雨,庄大田认为这是进攻的有利时机,就下令开炮。林爽文命令陈灵光、谢桧强占东郊,进逼草店尾,攻大东门;陈聘屯兵柴头港,进攻大北门;许尚进攻小北门,欲把战火引向敌军左翼,避开敌人主力,庄大田的将领庄锡舍负责攻打小南门。常清闻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游击邱维扬和守备黄象新夺柴头港、草店尾,以守备王天植阻击谢桧,部将罗光照对付庄锡舍,参将左渊阻击许尚,蔡攀龙阻击庄大田,常清自己即在大东门督战。双方进行激烈战斗,枪声、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不分胜负。这时,庄大田又在城外设埋伏,歼击清军100多人。逼近小东门的谢桧,带着起义军火烧城楼。起义军斗志旺盛,按这样的局势发展,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攻下。但就在府城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负责进攻府城南门的庄锡舍,却带着2000兵马投降了清军,清军闻之大喜,开门迎接。庄大田得知后,捶胸顿足,大骂庄锡舍贪生怕死。这时起义军热火朝天的斗志,受到严重影响。

  庄大田看着这一混乱的局势,十分着急,只得下令收兵休整。在休整过程中,他痛心地说:“起义军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实属十分不容易,庄锡舍是本家兄弟,都不能一心一意,今后如何用人?”

  再说,林爽文的部将林勇、谢桧、许尚三人得知情况后也急忙指挥队伍撤退至安全地带。面对战场突然的变化,林爽文的“顺天”统帅部迅速改变战略。

  一天下午,林爽文指挥主力部队开始进攻诸罗。诸罗是台湾南北通道,从战略上考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所在地。林爽文决心不惜血本也要把它攻下来,他要把这一座美丽的县城变作自己后方根据地的屏障。清军显然也知道它的价值,并且觉察到林爽文的意图。清军一位高级将领说过:“诸罗是府城之北部的屏障,诸罗一失,府城就会陷入危机。” 

  诸罗,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县城,本来默默无闻,因为有了这一场战争,使它的价值得到提升。这不,起义军要利用它,清军也要它,于是,双方兵马开始进入争夺战了。

  六月的一天,月儿西沉,繁星隐退。一夜都没有合眼的林爽文推门出屋,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然后到一个自己经常练武的地方。往日他一到这里,活动两下身子就开始打一套少林拳,但今天却不一样,只见他活动了一下,猛吸一口清新空气就转身回屋。显然,他今天是有重大事情要做。不错,今天他要亲自带领起义军攻打诸罗,这一战非常关键,是决定起义军生死存亡的大事,丝毫不得有误。

  这时,阳光从广阔的地平线冉冉升起。林爽文向诸罗进军的队伍已经各就各位,一切准备就绪的起义大军,单等大统帅一声令下。

  却说驻守在诸罗的清军,深知坚守诸罗的重要性,因此,也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这时,林爽文的起义队伍,迎着灿烂的阳光,浩浩荡荡沿着诸罗的方向进击,当起义军一到诸罗,林爽文就迫不及待下令向城里开火,炮声、铳声、喊杀声响彻云霄。

  林爽文想,凭着起义军人多势众,加上外围的有利地形,他决定围困与强攻结合。为此,他采取切断诸罗与府城两地的联系,其中包括切断供给。起义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时,驻守诸罗的清军已经显得疲惫不堪,加上饥饿,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起义军为了彻底取胜,林爽文就再想一个办法,派兵在通往诸罗的道路上全部插上竹签。竹签经过三天三夜浸泡牛尿,坚硬无比,人一踏上,其痛难忍,伤口很难愈合。同时把所有田地全部灌满水,然后把田埂削窄,迫使清军寸步难行。再说,驻扎在台湾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常清,这时,看见诸罗局势危急,就试图派兵救援,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天早上,阳光灿烂,天气很好。常清以为这是救援的最佳时机,就再次派副将恒瑞、普吉保带领2000兵马火速前进,行至半路,看见道路这么不好走,两人就无心再前进。

  原来这两位将领在接到常清命令时,就有点不太情愿,但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好带兵出发。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日近中午,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这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汪洋(起义军在清军必经之路全部灌满水),两人观望了好久,始终想不出好办法,又不敢踩水而过,生怕水中埋有暗器。于是恒瑞就与普吉保商量着说:“现在贼多兵少,我们只能暂时退出这是非之地,先观望观望,以后再说。” 普吉保很怕死,本来就无心去救援,听恒瑞一说自然非常高兴。

  援兵不能救援,诸罗清军危在旦夕,常清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大概又过去五六天的时间,常清不甘失败,就派出几位侦探重新侦察路线。通过侦察反馈,常清认为有一条道路比较适合增援,于是就继续派出副将贵林、蔡攀龙率兵1600人向诸罗前进。再说这时林爽文也已经估计到清军增援的路线,就预先派兵埋伏,当清军增援部队一进入埋伏点,起义军就迎头痛击,清军死伤过半,有的逃的逃,只有600个兵马不怕死继续向诸罗前进,这时常清不得不向朝廷再次告急。

  再说常清驻守的府城,这时也被起义军隔绝起来,驻守台湾的清军已经十分被动,林爽文的起义军处处占主导地位。乾隆帝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震怒。只见他龙颜大变,拍案而起:“小小弹丸之地,几个毛贼也能兴风作浪,常清这个饭桶,真是无用,必须撤职查办。” 

  乾隆帝换将平台

  林爽文魂归故里

  话说到了这年八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因为平息起义军不得力,常清终于被就地免职。清廷又急调镇压回民的老手、陕甘总督福康安为总督,侍卫内大臣海兰察为总督参赞,选久经战阵的将兵万人进台,其中有湖南兵2000人,广西兵3000人,贵州兵2000人,四川屯练兵2000人。这些兵马于十一月初一到台湾。福康安一到宝岛台湾,就兵分五路,对起义军实行分化瓦解,其中令海兰察带兵攻打八卦山。不久,海兰察带兵又攻打牛稠山。十八日,一个阴沉的早上,清军又攻打斗六门。面对强敌,林爽文心不惊,胆不跳,一直坚守抗击。为了防止清兵进一步进攻,一天早上,他派一位首领,率领一队人马,在清军必经之路布竹钉,并继续放水阻击清兵。虽经采取一系列办法,但清军仍然步步进逼,这时,林爽文不得不退入大里杙庄,清军得知后,蜂拥而入。为了尽快抓住林爽文,清军就采取到处烧山烧村庄的办法。到了十二月初五,这一天早上,天空中,乌云滚滚,寒风阵阵,不一时,竟然下起大雨。福康安得知林爽文又进入到一个番社(高山族)居住,就令清军冒雨追击。为了尽快抓住林爽文,就指挥清兵涉溪抄近路包抄,可怜这些清兵被冻得脸都黑了。由于清兵步步进逼,此时林爽文的起义军已经陷入绝境。就在这时,林爽文的父亲林劝、弟林垒、母亲曾氏、妻子黄氏也被一位社丁抓住投献了清军。顺天三年(1788年),林爽文与其弟林跃在老衢崎终于被清兵搜山时抓获,福康安如获至宝,马上派员上奏乾隆帝。话说福康安在顺利镇压北路起义军后,又迅速统军南下,南路的起义军在楠坑梓与福康安展开激烈争斗,庄大田退入琅王乔。福康安就令侍卫乌什哈达率领水师、海兰察率领陆师,自己统领大军实行三路夹击。庄大田奋战不息,最后自己身负重伤与40多人一起被俘,因为病重,清廷下令就地斩首。

  林爽文被捕后,迅速被押解到北京,他历尽酷刑,于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又一说法是五月),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示众,时年32岁。这一天,北京菜市口的上空,布满阴云,就在林爽文就义时刻,天空下起瓢泼大雨,为这位农民领袖动容垂泪。

  林爽文在台湾起义失败,民间有一个唯心说法,说是林爽文的父亲林劝,在离开大陆时,做了一个坟墓,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风水宝地,当时他父亲在做坟墓时,比较草率,没有注意到“金斗”下面的一团干草。林爽文这次起义失败,正好是这一团干草腐烂之时,干草腐烂,致使“金斗”的分金变了,所以注定林爽文“皇帝”宝座不会坐稳。